刻字艺术的学习与创作
  • | 2016-12-01
  • | 阅读
  • A|A

   初学刻字并不难,难在达到艺术的高度。刻字作为艺术的创作,要求镌刻者具有深厚而全面的艺术修养。一个真正的刻字艺术家首要的是善书和善刻,并能钻研刻字理论。此外,如若兼工篆刻、绘画或雕塑、文宇、诗词、装饰工艺等,则有益于刻字艺术的创作和理论研究。全面的艺术修养,也非一日之功,需要有志者辛勤努力,毕生积累。

  一、善书是善刻的重要基础

  刻字作为表现中国文字的一种特殊形式,存在着实用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在人类最早的契刻中,大多从实用需要出发,但是人的崇美的本能,驱使古代人类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文字美的表现。在大量的古代实用刻字中,也蕴含有艺术美的一面。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文化艺术的发展,刻字从实用中升华,发展成为独具民族特色的刻字艺术。刻字的艺术性与非艺术性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刻写的文字是否具有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只有善书的刻字者才能创造书法的艺术美。
  中国书法是以审美的创作意识,书写变化丰富的汉字笔画来体现创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它所表现的神、情、意、趣,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刻字艺术以书法的平面有色线条,作为文字的基本原形,经过刻刀的再创造,成为立体的书法形象。不难看出书法已是刻字的重要艺术构成。
  最早的书与刻同出一手,当毛笔的书写盛行以后,书与刻渐渐分离,书家写字,工匠刻字,工匠不善书或不知书,不能圆满地表现书者的创作构想。工匠求于书家墨稿,不是艺术的再创造,仅是“复制式”的机械刻法,就其复制作品的平面字口,就已经降低了书法原作的艺术性,雕刻的立体点画,更不能以字法、章法、笔法、笔势进行再创造,有的甚至把字刻错。工匠不知书或不善书,没有能书能刻或自书自刻的创作能力,刻刀在不善书者手中,是机械的凿刻工具;而善书或知书者,则用刀如笔,以艺术家的才能智慧,运刀书刻,创造艺术的审美意境。不善书者刻字,无法实现这种艺术的再创造。
  善书或知书者刻字,具有实现再创造的先决条件。首先,善书者能书能刻或自书自刻,书刻为同一手,书艺与刻艺结合,相辅相成,能圆满地实现艺术创作的构想。第二,善书者意征落墨,能深知书法作品的字法、本法、笔法、笔势。第二,勾摹墨迹,不是简单地机械复制,而是再创造。正如清代书画家郑燮所言:“用墨之妙,当观墨迹,其浓淡燥湿,如火如花,用笔之妙,当观石刻,其弱者强之,肥者瘦之,镌手亦大有力。”板桥所言书与刻之功能,各有其独妙处,实为精论。勾摹可以保留和发挥墨迹艺术效果,又能对原作的败笔、墨浊等进行再创作修改,使“弱者强之,肥者瘦之”,这种对原作的“扬弃”,只有善书者才能实现。第四,善书者镌刻,可以充分再现原迹的神、情、意、趣,不仅形似,而更重在神似,在笔意的最灵动处,能尽善尽美地再现原迹的艺术精神。第五,善书者塑造的立体书法,最能充分体现笔意的艺术效果,能按照书迹的笔势,表现出点画的方圆、轻重、厚薄、疏密等特点,并借以塑造点画的重心线,生动地体现笔势的流动感。当然不知书者,是无法深究书法的精髓。第六,在工艺加工中,知书者会善于发挥书法的艺术效
  果,特别是在镌刻后的点画上勾填色彩时,善书者可以再次发挥扬弃的作用,按照原作的艺术构想,对勾摹和镌刻的不足,再次创作补充甚至对原作的墨迹浓淡,都可以在填色时表现出来。第七,知书者如若椎拓刻字作品,则善于运用拓包和墨色,准确传拓出书法的艺术效果。总之,善书者的书法艺术创作基础,保证了勾摹、刻字、着色、传拓各个环节,在体现原迹精神的前提下,再加工,再创造。
  历代书家都十分重视善书或知书对善刻的重要作用。李维桢指出:“必先明笔法,而后论刀法。”王珙说:“刀法无妙,然胸中先有书法,乃能迎刃而解也。”易中篆也说:“奏刀之先,意征落墨。”这些书家都道出了善书是刻字的重要基础。镌刻者要努力做到善书,需要像书家一样长期临池学书,临摹历代优秀法书,大量勾摹古代的碑帖。雕刻者要特别训练勾摹字迹的基本功,可以先用毛笔对法书墨迹练习勾摹,锻炼提高对墨稿的观察、分析、创作能力,然后再用刀勾摹刻写。不懈地临池训练,逐渐从知书到能书,最终达到善书。只有善书者,才能使书法艺术的字法、章法、笔法、刀法了然于心,娴熟于手,达到书刻的创作自由。

  二、刻字技巧是刻字创作的必要条件

  技巧是指人的巧妙技能,高超的能力或本领。《说文》曰:“技,巧也。”《玉篇·手部》:“技,技艺也。”《广韵·巧韵》:“巧,能也。”刻字技巧是雕刻家熟练而绝妙地实现刻字艺术构思的创造能力和实践本领。它是艺术家自由自觉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是刻字艺术美的构成之一,也是刻字艺术创作的必要条件。
  刻字对书法艺术的再创造过程,就是刻字技巧的艺术加工能力的实施全过程。它表现在艺术加工的各个方面,如艺术的构思,表现技法,工具的运用,立体形象的塑造,材料加工,工艺装饰、传拓等。其主要的内容有:1.书刻的构思与技法,即善于在塑造立体书法中,将字法、章法、笔法、笔势,通过艺术的创作构思,以不同的用刀技巧,和各种技法,高妙地塑造出来;2.熟悉工具,即善制刀、磨刀、用刀;3.熟知材料,即知材性,善选材,善用材,精加工,4.精于工艺装饰,即善于运用工艺加工手段,对各种材料的自然形状、纹理、光泽、颜色与艺术创作有机的结合,完美地塑造书法线条的立体形象。
  善书是刻字创作的基础,善书者只能完成书法平面有色线条的创作,将平面的书法塑造为立体形象,需要具有刻字技巧的书家运用刻刀,在成形的物质材料上,再加工,再创造。善书者不一定善刻,书家无刻字技巧,不能称作刻字艺术家。刻字艺术内涵丰富,它不仅有书法的艺术美,还有书法线条的立体形象美,材质的肌理效应美,刻字的形式技巧美。因此,刻字艺术的创作和理论研究者,必须熟悉和掌握刻字技巧,只有实践才能深得这门艺术的神髓。曾经有一些书法理论家,缺乏刻字创作实际体会,在研究刻字时,常常以拓片分析论述,拓片是刻字的另一种形式,它只反映了刻字字口的面貌,以拓片代替刻字,是片面的做法,而刻字作品的立体形象、材质、花纹、光泽、颜色等都被忽视了。仅从字口观察刻字作品,好似用绘画代替立体雕塑,又好比用雕塑的剪影代替雕塑的立体形象,这种研究有很大的局限性,没有全面把握艺术的内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研究者缺乏刻字技巧和刻字实践。刻手的技巧关系到作品的优劣。沙孟海在《碑版的写手刻手问题》一文中指出:“碑版文字,先书后刻,刻手佳恶,所关非细。”沙先生又在《两晋南北朝书迹的写体与刻体》中说:“碑版文字有书刻俱佳者,有书佳刻不佳者,亦有书刻俱劣者”,“巧工精镂,贵能兼取圆势。《张玄》、《刘懿》、《始兴王》诸刻定出名手”。郭沫若《古代文宇之辩证的发展》指出:“契刻甲骨文字的人无疑是当时的书家,而且有篆刻的
  高度技巧,为后人所无法企及。”启功先生说;“刻工的作用不能不列入每件碑刻艺术品的成功因素之内。”在我国刻字史上许多优秀刻字家,他们以超绝的技巧,创造了不朽的杰作。如唐代朱藏刻《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唐黄仙鹤刻李邕书《麓山寺碑》;唐邵建和、邵建初刻柳公权书《玄秘塔碑》;宋代王用和摹刻《定武兰亭》;明代章简父《真赏斋帖》,明刘光旸刻《快雪堂法书》;清代王应绶缩刻《百汉碑》,都具有高超的技巧。但是,在古代碑帖中,也有制手不佳,致使碑帖刻字低劣。在近现代刘字作品中,有些刻工粗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作者忽视刻字技巧的严格训练。技巧直接影响刻字艺术奖的构成,没有技巧就无法实现刻宇作品的艺术创作。
当代刻字
  技巧需要在实践中获得,刻宇艺术的技巧必须在长期的刻字创作中锻炼成熟。技巧的学习途径主要有三方面:
  1.学习祖国优秀的传统技艺。明代金光先说:“章法、笔法、刀法,皆追古意,以明先贤之遗,而愿同志者共焉。”我国历代优秀刻字艺术家,在长期刻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具有超绝的艺术技巧,其高超的艺术表现在流传于世的优秀碑帖和各种刻字材料的作品中,我们应该学习和研究这些刻字艺术,体察古人技巧,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为现代刻字艺术创作所用。
  2.向民间艺术学习,在民间艺人中,多有世代相传的技巧绝活。老艺人运刀几十年,练就了高超的技巧,把众多民间艺人的绝世技艺的光环汇合在一起,才能使刻字技巧闪射出灿烂的艺术光辉。
  3.加强对技巧的理性认识。善思可以减少行为的盲目性,提高能动的自觉性,广学深思则多智。工匠学技则缺乏理性思索,他们一生不越师傅、家传之技,几十年总是禁烟在机械简单的操刀之中。艺术家要有别于工匠,应问道求学,实践与思索结合,站在理性的高度,认识前人高超的技巧,总结和研究历代雕刻家积累的经验,有助于技巧的掌握,可取事半功倍之效。
刻字
  掌握高超的刻字技巧,需要艰苦的努力,不懈的耕耘,具体实践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1.训练心悟、眼观、手摹能力。悟则明,心悟则通道,用法书墨迹与刻帖对照,观察分析,领悟古人如何将法书墨迹刻成法帖,并用毛笔训练勾摹法书和刻帖,以求心手双畅。
  2.训练运刀书刻的技巧。初学者用刀不熟练,要先易后难,选择硬度适中的材料。岩石的摩氏硬度在3~4度左右,木材要质细,硬度适中,选字形在6~8公分的大字镌刻训练;在初步掌握运刀基础上,摹刻古人的优秀法书,在用刀熟练后,再摹刻历代名家精工小楷作品,循序渐进,锲而不合,书刻技巧必会拥熟。
  3.书自刻的艺术创作。刻字艺术创作,首要的是书法创作。宋代苏轼《论书》中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之,不为成书。”关于镌刻创作,习隽《澄怀堂印谱序》说:“镌刻之妙,不离神、奇、工巧四者。”苏和习二人都把“神”放在书与刻的首位。刘熙载的《艺概·书概》对“神”的解释说:“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刘氏辩证地论述了艺术创作神韵的重要,继承传统与创新的关系。自书自刻的艺术创作,要继承传统,又要创作独具个性的艺术。
  4.全面学习各种技巧。诸如工具的性能、磨制、运用,材性和材料的选择及加工,作品色彩的运用,涂漆加工,装饰工艺,传拓技巧。都了解掌握,刻画和雕塑的创作技巧,也值得借鉴。
  刻字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在中国刻字艺术漫长的历史中,积累了丰厚的艺术内涵,兼蓄诸多的艺术内容和表现形式。刻字艺术创造既要有书艺,又要有刻艺,还要具有工艺、文宇、文学等各种知识;既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又是技艺性的艰苦体力劳动。刻字艺术家不可不坚持长期全面的艺术修养,其基本的修养主要有五个内容:
  1.社会经验的修非。这是指创造者在实践中,对社会生活深刻感受所积累的经验和认识能力。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方里路。”刻字艺术家的社会经历,会使自己的视野开阔,创作资料丰富,因此,我们要重视社会经验的修养,注意生活知识的积累,特别是深入到广大民间艺人中,体验生活,汲取艺术营养。以此丰富艺术创作的内容。
  2.道德情操修养。艺术家必须有高尚的人格。作为美化人类心灵的人,自身应有健康的思想,崇高的道德情操。子思曰:“君子不可不修身。”孟轲说.“吾善养浩然之气。”艺术家的道德思想,影响着艺术作品的思想性,积极健康的艺术,才有益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3.文化知识的修养。是指刻字艺术创造者不断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所形成的能力。欧阳修说:“广学深思则多智。”刻字艺术创造和理论研究、涉及到各个领域的知识,要想在理论研究和创造中,取得较大成就,就应该博采众美,广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特别是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清代篆刻家陈豫仲指出;“昔人云:古来无不读书之书家,无不善书之画家,夫画原从书出,而善书又必本于读书。凡其所必读之书,务须焚香独坐,三复得深思。又取古人石刻之可学者,朝夕临仿,形神俱肖。如此则其流露于楮素间者,无非盎然书味也;无非渊然静趣也;无非古人法则也。”没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修养。,是不可能进行刻字艺术创造和理论研究的。
  4.专业知识的修养。刻字艺术作为综合的艺术,涉及专业知识面广,创作程序复杂,除书艺和刻艺外,还要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修养。如关于材料的知识,要熟悉各种材质及其特性,善于选材,加工和用材,懂得材料的保护和处理;还要有篆刻、绘画、刻画、雕塑、装饰工艺、漆器工艺、传拓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全面搞好艺术创作。
  5.刻字艺术理论的修养。六千年的刻字艺术史中,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理论研究势在必行,这门艺术要发展,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就必须以理论作为指导,总结前人的经验也应上升到理论高度。一个真正的刻字艺术家,不可无理论知识,如果缺乏这种修养,就不可能站在前人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这门艺术。
刻字艺术

  三、刻字艺术的创作问题

  刻字艺术作为抽象的造型艺术,为人类精神文明展现出一个奇异梦幻、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这美妙的艺术世界虽无声却胜于有声。无声者,是指那些雕刻的石材、木材、竹材、甲骨、陶瓷、金属等材料,是属于没有生命的物质;有声者,是指艺术家的精神情感和心灵智慧,创造了艺术形象和艺术生命,赋予这些材质的艺术灵魂,使它们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并以动人的艺术语言,让人们欣赏、品味,陶醉在艺术美的意境之中。刻字艺术之所以能满足人们美的享受,是因为构成这门艺术的多种美的成分唤起了人们美的心声。刻字的艺术形成,是通过艺术创造完成的,研究和探讨刻字艺术的创作内容和规律,有益于古老艺术的新发展。
  刻字艺术作为一门独特的综合艺术,同其他艺术一样,是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其创造内容丰富多彩,艺术的表现形式又变化多样。刻字艺术的审美构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刻字艺术的精神内涵,即艺术的内在内容;二是刻字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即表现于外部的艺术形象。作品的创造即根据这两个内容进行,前者称之为艺术的构思;后者称之为艺术的形象创造。

  (一)刻字艺术的构思

  刻字艺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产物,作品浸透了人的智慧、才能和艰苦的劳动。艺术不只直接呈现的外部形式,还潜藏有艺术家的心血和思想情感,人的艺术精神蕴含在特定的材质所塑造的立体书法线条和色彩中,作品的艺术特征,显示出人的内在气质、品格和精神,这是艺术的内涵特性。刻字艺术的内在内容,是通过艺术的外部形式表现出的。如诗歌和音乐艺术,除观察到的文字内容,听到的旋律声响外,欣赏者还可以体会到艺术所折射出的奇妙的意境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刻字艺术创造者的艺术思想来自于社会的实践,观念从实践的经验中形成,艺术家的理想、愿望、情操,一切心灵世界,将通过艺术作品来反映,并让人们感知和接受,欣赏者不仅只看到刻字作品的外部形式,还领会到从作品里透示出的人的思想和灵魂。
  刻字艺术的精神境界,则要通过创造者巧妙的艺术构思,这种构思是艺术家的精神情感付诸于现实事物的创造。艺术精神的构思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制约:其一是溶融在艺术创作中的创造主体的思想意识。人作为创造主体,自身的文化知识、道德情操修养以及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精神情感,在艺术创造中必然会以主观意念强化在作品中。刻字创造者的人格、感情、理想、学问都会潜移默化在艺术表现形式里,由人的感情倾向产生的艺术个性特征,则形成作品的特殊风格和较为稳定的创作方法。艺术倾向历代书家皆有之,可以透过书风看出书家的人格和思想。宋人欧阳修在《六一题跋》中说:“颜鲁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又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出如其人,刻字也同理,刻字艺术家的经历、个性、人格、情感所形成的艺术倾向,也同样通过作品的章法、字法、笔法、刀法表现出个性风格。王有香题《张宏裕制竹肖像》诗:“老可能为竹写真,而今翻借竹传神,个中心地玲珑甚,你认依家木偶人。”沈宇的《王雪海师竹刻小像歌》有: “阿堵传神容可掬,我即是竹竹即我。”一无名刻竹烟筒铭曰:“肯以虚心安冷淡,留将直节示圆融。”从书与刻的作品中,都可以悟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刻字艺术应以高尚的人格、理想、道德、情操、美好的心灵和博大的胸怀,在艺术构思中,创造出有益于人类文明进步、具有崇高精神美的艺术。其二,艺术的审美取向影响艺术构成的格调。刻字艺术构思中,创造主体虽然有主观的创造倾向,但在每一件作品的具体创造时,也必须将自身的情感与作品的审美要求和特定的环境条件结合起来,不同的风景园林、名胜古迹,寺庙建筑的刻字,其内容、风格、情趣和表现形式都有明显的区别。艺术构思必须考虑特定环境中的作品要求,巧妙的设计与自然条件相适应的文字内容、书写形式、刻写技法和工艺加工形式、作品的艺术风格应与环境的审美取向和谐统一。如泰山上的1000多种刻石,都与巍然矗立的泰山气势环境相关,题刻有:“天下名山第一”,“登峰造极”,“五岳独尊,“海日奇观,“一尘不染,万境皆空”等。文义内容、镌刻形式都表现出恢宏的报势。
  刻字的艺术构思作为雕刻家创作过程中的艺术思维活动,其构思的主要内容有题材的选择,即书写的文义内容、书写字体的选择;书艺形式的确定,即章法、字法、笔法、笔势,刻艺的表现形式的确定,即镌刻的技法、刀法、点画的立体造形;材料的选择、工艺加工、色彩运用的探索。艺术构思的内容必须围绕着塑造典型艺术形象进行,创造构思深含神、情、意、趣的艺术作品。创造主体实现艺术构思,一般要经历构思的准备阶段形成阶段和完成阶段,创造者以自身的艺术修养所具有的审美情感和形象思维,经过反复推敲、修改,补充、完善、达到高度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的统一,以崇高的精神思想探索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
现代刻字

  (二)刻字艺术的形象创造

  刻字艺术的形象创造是实现艺术构思的重要手段,艺术家的思维活动的内容,由它变为现实的艺术作品。形象创造是创造者的具体实践的艺术制作活动,通过这一活动最终实现富有审美情感的艺术形象。刻字艺术的形象创造主要有四个内容:
  1.书法的艺术创造。
  刻字艺术的形开象创造首先是书法艺术的创造,书法创造是为刻技提供平面点画的墨色图像。书法创造关撞在文美和宇美,书法的文美就是指文义内容要有文学艺术的美,文义要准确表达主题思想,要有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字要简炼,具有诗情画意。字美是指书写的文字要有艺术的形式美。书写的点画形象具有审美意义,生动变化的线条所构成的形体美和动态荣,具有传达艺术家精细情感的神、情、意、趣。书法创造重在章法、字法、笔法、笔势的艺术创造,历代书家对此有许多论述,现笔录如下:
  关于章法,清吴先声在《敦好堂论印》中说.“章法者,言其成章也。“清人徐坚的《印甘戋说》:“章法,如名将布阵,首尾相应,奇正相生,起伏向背,各随字势,错综离合,回互偃仰。为假造作,天然成妙。”清泰爨公《印指》”章法,全章之法。俯仰向背,各有一定之理而实无定也。必相依顾而有情,一气贯串而不悖,自然而然,始尽其善”明代潘茂弘的《印章法》指出::“未作之始,结思成章。然下笔不欲急而须迟,墨先淡而后浓,立志要坚,刀法要力,石色要佳。分清布白,去浊求情。已过没再修,来往没相混。平头齐足,量前顾后。不欲左高而右低,不欲上长而下短。不欲肥,肥则败,不欲瘦,瘦则病。左右若群臣顾主,转折如万水朝宗。苍古中稍加风味,平淡处略起波澜。太露锋芒则无润泽,深藏圭角则体不精神。放意则荒,工严则胜。假如字之难者,裁而省之;易者,增而加之。其间有方圆肥瘦之分,大小宽窄之别,或作上下匀停,或作左右对半,约方圆于规矩,定平直之准绳。使四方八面俱拱中正,转折分布皆存古法;分有筋有骨之神,别有相迎相送之体。虽宇形有千百万亿之殊,然章法不出此篇之外也。”这些关于章法的论述,虽是刻印之章法,但若采用于刻字之章法,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书法艺术的章法就是指书写的文字点画在全篇中的布局结构。其疏密、轻重、肥瘦、长短、大小、奇正等关系的组织安排;关键在于气势畅达。神情并茂,自然成妙。
  笔法是指用笔书写文宇线条的方法,从广义的角度看,笔法包括执笔、运腕和用笔;从狭义而言,笔法指用笔。刻字艺术创造的基础是善书,善书者必须深究用笔之法。明徐上达《印法参同》说:“笔法者,非落墨之谓也,乃谓一点一画,各有当然,而运动自我,又不可执,或屈而伸,或伸而屈,或俯而仰,或仰而俯,或长而短,或短而长,或粗而细,或细而粗,或轻而重,或重而轻,或疏而密,或密而疏,或正而偏,或偏而正,须从章法讨字法,从宇法讨笔法,因物付物,水从器以方圆,将天巧出矣。……称秾纤得衷,修短合度,曲处有筋,直处有骨,包处有皮,实处有肉,血脉其通,精神其足,当行即流,当住即峙,遇周思规,遇折斯矩,坐俨如伏,立俨如起,动不嫌狂,静不嫌死,咸得之于自然,不借道于才智,是笔法也。笔法既得,刀法即在其中,神而悟之,存乎其人。”清陈鍊《印说》指出:“笔底虽贵劲挺,又最忌怒笔,要知银钩铁画,实从虚和中得来,非狂怪怒张也。”又说:“凡人笔气,各出天性,或出笔轻秀,或出笔浑厚,各如其人,种种不一。但能得情趣,都成佳品,惟俗而不韵者,虽雕龙偻凤,亦无足观。”清冯承辉在《印学管见》中说:“笔下不难风秀,难于古朴中仍带风秀;结字不难整齐,难于疏落中却又整齐;运刀不难有锋芒,难于光洁中仍有锋芒;竖画不难于直,难于似直而曲,似曲而直。”书法创造不在于何种字体,全在于书家借以笔法,表现书体的风神流动,庄重典雅的气韵,用笔之轻重,粗细、强弱、疏密、俯仰、屈伸、顿挫变化皆得其法,唯得情趣即是佳品。用笔有五害:狂怪粗俗,虚张声势为一害;偏旁点画,凑合成字为二害;点画板滞,无生气变化为三害,食古不化,无艺术个性为四害,弃笔不用,江湖杂耍,涉于尘俗为五害。刻字绝不可用五害之书,否则其品不高。
  字法之论明代秦爨公《印指》说;“字法者,一字之中俯仰向背,各有一定之势,虽以平方正直为主,而平方正直,大匠教人之规矩也。其中不方不圆,则又可理会而非可以臆逆也。”明代活潘茂弘的《印章法》指出:“字法,一字有一字之表,可增则增,当省则省,忽以奇巧而失古法。先识字义,然后落墨,”“字字相亲,笔笔顾盼”,“增损务从古法,巧妙非由己身,落墨勿令轻易,行刀切莫惊持,多见自然悟入,操久渐得安闲”。
  书法创造的章法、笔法、字法、笔势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论者可以分述,实际书写中则一气贯通,相得益彰,始尽其善。如明沈野说:“章法贵相顾,字法贵相别。”明代杨士修《周公瑾印说删》关于章法,字法,点画法说:“婉转绵密,繁则灭除,简则添续,终而复始,死而复生,首尾贯串,无斧凿痕,如元气周流一身者,章法也。国融净洁,无散懒,无局促,经纬各中其则,如众体咸根一心者,字法也。清朗雅正,无垂头,无锁腰,无软脚,如耳、目、口、鼻各司一职者,点画法也。”
  书法创造讲究的章法、宇法、笔法、笔势、终归于书法作品的神、情、意、趣。南齐书家王僧虔《笔意赞》说:“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明徐上达讲:“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皆求诣极意也。”明程远说:“一画之势,可担干钧;一笔之神,可壮全体。”元吾丘衍有:“神气敦朴,可以助人”之说。书法创造的成功在于“心手达情,书不妄想”。关于“情”,杨士修说:“情者,对貌而言。”明徐上达说:“得其情,则生气勃勃;失其情,则徒得委形而已。”书法的“意”是指书法家对文字的审美感受的提炼和集中,它体现着创造者的审美理想。王充《论衡·自纪》说:“圣贤意定于笔,笔集成文,文具情显。”笔意则是书法创作者的精神面貌和神来的充分表现。书法的“趣”是指书法家的审美情趣表现在书法作品中的艺术特色和愉悦的审美效果。李渔的《闲情偶寄》指出:“趣者,传奇之风致。”书法作品的趣,妙在使欣赏者有自然动情的美感。历来书家提倡书法的艺术风格,或雄健,典雅;或苍劲,古拙,但作为镌刻的书法作品,要特别注重书作不可有板滞、纤弱、稚嫩、枯燥、墨浊之害。
  2.材料的艺术创造
  刻字艺术家在进行刻艺创作时,首先必须掌握各种物质材料和工具的运用规律,用于刻字材料的种类繁多,有岩石类、植物类、金属类、动物类、陶瓷类、漆器类、砖瓦及其他材料。了解这些材料特性,涉及到广泛的有关材料的知识,刻字创造者可以首先选一二种材料,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了解和研究,逐渐熟悉材料的特性(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构,成分等),材料的选择、加工以及保护处理。刻字材料类似书法的纸,刻字工具犹如书写的笔,刻字工具和物质材料是刻字创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创作时要注重表现材质的自然肌理效果,材料的花纹、纹理、光泽、颜色、质地结构、自然形状具有自然意趣,物质材料不经过艺术加工,不能体现特定的审美意义。艺术家的创造发现和艺术灵感需寄托于形,才能传达创造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意识。物质的艺术创造要善于利用材料的色、形、纹,质,材料的加工可形式多样,颜色也可以丰富多彩,但不能喧宾夺主,要突出点画线条,要为艺术内容服务。物质材料的艺术创造美,是构成艺术作品和谐统一的有机部分。
  中国刻字艺术的材料创造,在利用材质的肌理美为艺术主题服务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具有中国的民族特色,古朴典雅的刻字艺术风格特别突出,一些优秀作品,善取材料的自然形状,作品妙趣横生,巧夺天工。当今材料的艺术创造,在借鉴传统艺术手法中,应以新时期的审美意识来丰富材料的艺术创作。
  3.刻字的立体形象创造
  刻艺的立体形象创造,是艺术家在成形的物质材料上,运用锐利的刻刀,将平面的书法墨迹,塑造成为立体的书法点画形象。它是完成刻字作品最重要的创造手段,也是刻字技巧实现塑造立体形象的必要条件。立体形象创造的主要内容有镌刻技法的创造;刀法的运用;立体形象的创造。这一创造的目的是在物质材料上塑造具有艺术审美精神的书法立体点画形象。创造的一般过程,第一是意征落墨,细心体察书艺的意趣,熟悉书写的章法、字法、笔法、笔势,自书自刻作品要反复校核文义内容,文字书写的正确性。其二,镌刻技法的创造,根据书法内容、书写形式和艺术构思的审美情趣,设计技法的表现形式,选择阳刻法,或阴刻法,或阴阳兼刻技法。其三是点画立体形象的创造,根据技法的创造形式,确定点画线条镌刻的厚度,点画的“底、壁、字口”的锲刻方法,枯笔、墨浊的处理,材料表面——“地”的凿刻形式。其四,实施运刀造型,刻刀作为文字刻写的特殊工具,尤如书法的毛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应了解工具材料的性能,刻刀的制作和磨制技巧。熟悉执刀之法,操刀镌刻要善用刀,刀法需会其笔意,镌刻在于书,故有书刻之称。刀法有三种凿刻形式,一为冲刀法,二为切刀法,三为冲切兼刻法。历代论印者有许多关于用刀的论述,可以择善而用于刻字之中。
  用刀的绝妙,在于具体实践与理性认识相结合,刻字的用刀技巧首要是善书,知书者会意,善从笔意中得刀意,则能心领神会。理性认识的高度,有助于善解运刀之妙;认识来源于实践,用刀的技巧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训练,熟能生巧。刀法技巧不是简单的机构运动,它是艺术的精神创造活动,物化于外的艺术表现。用刀的奥妙,在于艺术家审美意识指导下的书与刻结合的艺术创造。
  4.工艺装饰及其色彩的艺术创造
  工艺装饰是造型艺术构成之一。它通过造型技巧和工艺表现手段,使物质材料成为刻字艺术的审美构成。刻字的工艺装饰美不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它是艺术创造的成分之一,集汇在刻字艺术的综合艺术之中。刻字艺术的工艺装饰,有别于一般民间生活实用品的工艺加工,它是艺术家审美构思的艺术创造。工艺装饰的艺术创造内容包括物质材料的艺术造型,材料的花纹、纹理、光泽、自然形状的利用,色彩的运用,漆器工艺等。工艺装饰的艺术美与刻字艺术的书艺、刻艺美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它是刻字作品的辅助成分,只能对刻字艺术形式美起衬托、强调和突出的作用。我国现代刻字艺术在工艺装饰上有许多可喜的探索,在材料加工、形式变化、色彩丰富等方面,增强了刻字艺术作品的审美效果,但有的作品过分渲染,色彩斑谰,哗众取宠,装饰不是加强,反而降低了作品的审美效果。现代刻字的工艺装饰需要形式多样,材料运用丰富,表现手法注重变化中求统一,对比中有和谐,平衡而生动,对称而奇拙,变化而不狂怪,夸张而不讹诈。工艺的装饰美与艺术家修养和审美意识有关,工艺效果表现出艺术家的技巧和才智。刻字艺术家应努力加强艺术修养,善于借鉴绘画、雕塑、民间工艺等姊妹艺术的优长,借鉴各国优秀的装饰技巧,结合现代装饰,使古老的传统的刻字装饰艺术,更富有强烈的时代感。
  色彩的运用是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刻字艺术的构成部分。刻字的色彩构成包括物质材料所有的天然色彩,和艺术家施用于作品上的色彩。物质材料的天然色彩,需要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和工艺手段,使作品表现出朴素的自然美。艺术家根据审美意图,在作品材料上施用的色彩,可以丰富材质天然色彩。色彩的功能在于增强物质材料的质感和艺术的真实性,使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性,以引起欣赏者的注目。
  刻字艺术家通过对颜色的调配处理,使作品在对比中达到和谐统一。色彩的对比与和谐是刻字艺术色彩创作的两个方面,对比是强调点画线条与材料表面有鲜明色彩区别,以达到突出点画线条的作用。常用的对比方法,是在色彩的三要素即色相、色度、纯度自身形成鲜明的对比,如黑与白、橙与黄的色相对比,浅绿与深绿的色度对比;鲜蓝与灰蓝的纯度对比。也可以使色相、色度和纯度之间形成综合色彩对比。对比中求和谐是辩证的关系,是矛盾中求统一的两个方面,只有对比不能使作品构成协调的整体,色彩应在对比中求和谐。使色彩达到和谐的办法很多,如减色法,在黑白两强烈对比色中,使其中一色的色度、纯度减弱,以减少反差,达到统一。隔断法是在对比色彩之间,用中性的缓冲色间隔,也可以达到过渡的统一。此外,采用减变法和渗透法都能使作品的颜色达到和谐统一。
  色彩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冷暖性格,这种冷暖性格与刻字艺术家的精神情感和审美意识有关。艺术家在作品中创造的冷暖色彩,同时能引起欣赏者产生相关的情感反应,如暖色调能引起欣赏者温暖、律动,膨胀的感受,使人兴奋,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冷色调能引起欣赏者冷清、静止、收缩的感受,使人产生庄重、静穆、久远、深厚的联想。对刻字艺术的色彩冷暖、明暗变化的总的要求是:简练、蕴含丰富,色彩创造要突出镌刻点画形象的特点。

点赞

本文电脑端返回顶部
上一篇 下一篇
石艺张专业刻字,石头刻字,书法刻字,摩崖石刻,如有刻字需求请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