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世人称竹,居家用竹,诗人咏竹,画家写竹,雕刻家镌竹……宋人苏轼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文人墨客将诗文中竹子人格化,无不为之倾心。清郑板桥诗去:“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居间疾苦声。此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潘老柚所刻《铭笔筒》款曰:“虚其心,坚其节,供我文房,与我共朝夕。”从用竹、咏竹至写竹、刻竹,凡此种种,便构成了中国几千年来竹的文化艺术。
竹材刻字为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它是我国刻字艺术中的瑰宝,历史悠久。我国有丰富的竹资源,为竹艺术提供了廉价的材料,竹材虽价低却质高,形、色、质高雅质朴,镌刻技巧易于掌握,运用竹材肌理的自然美,雕凿的书画立体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竹刻史上,曾出现过许多雕刻大家,技艺超绝,留下了珍贵的传世之品,为继承和发展这份民族文化遗产,本章试从竹刻的历史渊源,挖掘传统技法,用新的审美意识,探讨新时代竹刻艺术的创作,使古老的竹艺焕发出青春。
一、竹的构造和特性
世界上竹林面积约1400万公顷,有70多属类,1300多种竹。中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南、西南各省均适宜竹的生长。全国有四大产竹区。东南季风丛生竹区,西南季风丛生竹区,长江、南岭混合竹区,长江、黄河散生竹区,竹林总面积340万公顷,有30多属类,300多种竹,约占全世界竹种及面积的四分之一。我国的主要生产竹种有楠我行我素、香妃竹、慈竹、龙竹、麻竹、罗汉竹、苦竹、甜竹、淡竹、筠竹、斑竹、箭竹、青皮竹、刚竹、金竹、水竹、绿竹等。刻竹用材以楠竹为主。
竹由竹根、竹干、竹枝、竹叶等组成。刻竹材料主要选用竹干部分,即竹子的主体。竹干由秆柄、杆基、秆茎组成,竹干圆筒外壳称为竹壁,竹壁的构造有四层,竹青、竹肉、竹黄、竹膜。竹青——在竹壁的外层,组织紧密,质地坚韧,表面光滑,附有一层微薄蜡质,表层细胞常含有叶绿青,老竹叶绿素变化破坏呈黄色。竹肉——是竹壁的中间部分,在竹青和竹黄之间。竹黄——在竹壁的内侧,组织疏松,质地脆弱,呈淡黄色,竹膜——竹壁的内层,呈薄膜或层片状物,附着于竹黄上。竹材为微细结构,基本组织薄壁细胞,是贮存养分和水分的主要组织,细胞壁随竹龄增长而增厚,含水率相应减少,故老竹的收缩率较低。
竹材的生长特征,在温暖潮湿、土地肥沃条件下生长的竹子,竹干粗大,质地疏松,容积量较小;在低温干燥、土壤条件差环境下生长的竹子,竹杆细小,材质组织较充实,容积重较大。新鲜竹材的含水率一般高于70%,竹材的含水率与竹龄、竹干部位和采伐季节有关、竹龄越大,含水率越低,竹干从基部至竹梢含水率渐少;竹青含水率比竹肉、竹黄低;夏季含水率高,春季含水率次之,秋季再次之,冬季最低。
竹的收缩率小于木材。随竹龄增加收缩率减少。竹的弦向(横向)收缩率大,直向(纵向)收缩率较上。当竹子失水收缩后,竹干变细,纵向变化极少。竹青收缩率最大,竹人稍次,竹黄再次之,竹壁各层收缩的差异性,这是造成竹干干燥时破裂的内在原因之一。
竹的物理强度。竹材的抗拉强度约为木材的2倍,抗压强度比木材约高10%。竹材的力学强度随含水率增强而下降,含水率减少则强度增大,在干燥状态时材质变脆,韧性和挠性减少,强度随之减少。竹干上部比下部强度大,竹青较竹黄力学强度大。力学强度随竹龄的增加逐渐增强;稳定到壮年时期,随竹子的衰老而又逐渐下降。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分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的竹子的力学强度相应较低。
竹材的组织成分有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糖类、淀粉、脂肪胶、蜡质和蛋白等。半纤维素是蛀虫和细菌的滋生营养物质之一,半纤维素的含量幼竹高于壮、老龄竹,刻字材料一般不选嫩竹的原因在于此。半纤维素有酸性水解和碱性降解特性,此特性为我们提供了用弱酸或弱碱防蛀防霉的理论根据。木质素的含量与竹的硬度有关,它的含量随竹龄的增长而增加,硬度也随之增加,嫩竹材质软,易变形开裂,力学强度差,老竹含木质素高,材质硬度高,力学强度好,不易开裂。竹的糖、脂肪、蛋白质、淀粉,是致虫蛀和霉变的物质,这些物质含量,嫩竹、春夏季采伐的竹材高于老竹和冬季采伐的竹材。春夏季竹材和嫩竹易虫蛀和霉变。竹材的含糖、蛋白质、脂肪具有为水、醚、醇、氢氧化钠的浸提特性,热水比冷水浸出物高一倍,1%的氢氧化钠浸了物高达4倍。竹材的这些特性,为采取防虫、防霉、防裂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竹材的选择
竹材的特性,为我们提供了科学选择优质竹材的依据。竹材的质量与竹种、竹龄、生长条件、采伐季节、竹的不同部位有关。竹材选择的基本标准是材质坚固,干缩率小,含水率低,色质纯正,富有韧性,无裂痕伤痕,无虫蛀、霉变、腐朽现象,适宜工艺加工的材料。
竹的采伐时期。竹材的力学强度稳定在壮年时期,幼竹质地疏松,强度差,老竹文理粗糙,力学强度下降。致霉、虫蛀物质幼竹含量高,壮老年竹含量较低。适伐楠竹的生长年龄,一般5~7年左右,此期间的竹材质地坚韧,弹性好,拉力和抗压强度较高,含虫蛀和霉变物质相应较少,含水率适中。凡开花的竹子,或竹干持脆、易裂工折断,不宜选作竹刻材料。
楠竹的采伐季节。在秋末或冬季期间的竹子,养分贮储在根鞭中,竹干的水、糖、蛋白质含量少,结构紧密、质地坚韧、强度高,不易虫蛀和生霉。春天是竹的生长旺盛时期,含水和养分高,纤维疏松脆弱,物理强度差,这个时期采伐的竹子易遭虫蛀和霉变。
竹的生长环境与竹的质地有密切关系,向阳山坡和竹林外围的竹子,材质坚韧,干缩率小。阳山竹和向阳的竹面色偏黄。阴山竹和背阳竹面,色泽偏绿。潮湿肥沃的密林竹子,质较疏松,强度较差,干缩率大,易开裂,黄膘竹是刻竹的较好材料。
竹刻圆雕一般选用竹根部分,适用于刻立体人物、山水、鸟禽等。刻笔筒、臂搁、扇骨,选择干直、节长的竹竿。
新竹的采伐与储运。竹刻工艺竹材,要专门人员在采伐期间,在产地选竹,砍伐的新竹,要防止竹青碰伤、擦伤,竹青皮稍有伤痕,便会在竹肌肉留下痕迹。在运输中,将竹子截成一定的长度,用包装材料保护好,储藏时置在干燥的室内,根部向下坚存。
三、竹材的加工处理
竹材的防裂、防虫、防霉处理。
防裂:竹隔的膨胀收缩,会使竹简破裂,一般应将竹节剔除,不刻留青法的材料,要用刮竹的月形弯刀,或玻璃块,薄薄地刮去表面青皮,用砂纸顺着竹子方向砂去分毛。
蒸煮法防虫、防霉处理。加工后的竹段,置于冷水锅内,慢慢加热至煮沸一小时左右,煮沸时要勤翻动竹子,经煮后的竹子取出时,及时擦去浮脂,干后竹子呈黄褐色,若在水中加0.1%的烧碱溶液,或1%纯碱溶液,只需煮沸5~8分钟,干后表皮呈黄色。蒸煮时间过长,加药量太多,竹材强度会受到影响。蒸煮法脱去了竹子的大部分脂肪胶、蜡质、糖类、淀粉等成分,发霉和虫蛀的机会减少,易于着色,韧性稍有增强。
浸泡处理法。作圆筒的刻件,一般不宜煮沸,以免破裂。可采用浸泡法处理,浸泡液以清水加适量的盐或微量的碱(也有用微量的稀硝酸或稀硫酸溶液),浸泡3~5天(留青竹材应多泡2天),浸泡后用清水或1%漂白粉水溶液漂洗一天,取出竖放阴干。油性浸泡法是用茶子油、定子油或机油浸泡10天左右,取出擦去浮油,干后待用。
竹子的镶粘处理。第一备料。将选择好的楠竹,以数节锯为一段,用月形刮刀,刮去表面薄青皮,再以每节断成简。如不用机械旋切破片,应将竹简劈为二至三块,用粗砂纸磨去内壁竹膜,同时将粘贴的基材,也打磨平整。第二软化处理。竹片置于5%的碳酸钠水溶液中蒸煮,温度80~120℃,时间4~8小时,如需改变竹的颜色,在1%的漂白粉水溶液中浸泡1~2小时,再用5%的醋酸溶液浸泡30分钟,水洗净。也可以在密封容器中,用二氧化硫气体熏24小时后,再洗净。第三,劈薄竹片。旋切机破片较为大张,人工则用劈刀破成薄片,并进行干燥处理,使含水率降低。但不能急速干燥,防止破裂。第四镶粘、拼花。劈好的竹片,要进行剪切和打磨后,再粘拼。快速粘拼用“粘得牢”或其他强力胶,或用5011型脲醛胶涂基材,用盐酸处理过的白乳胶(100克白乳胶加 36%的盐酸 1.5克)涂竹片,加压在 2~3小时后固化。常用粘结剂有白乳胶和加入1~2%的氯化铵固化剂的脲醛树脂胶,粘贴后加压,在常温下需12~24小时固化。混合胶配制比例:白乳胶(聚醋酸乙烯脂)30,脲醛树脂100,10%氯化铵水溶液10,搅匀粘贴,在加压下4小时固化。
竹材的染色。着色前应进行漂白处理,将脱油的竹用硫磺熏蒸,待竹青色泽洁白为止,熏蒸可以防虫、防霉变。另一办法是将竹材在1%漂白粉水溶液中浸泡一小时,清水冲洗后,在5%醋酸溶液中煮沸半小时。经漂白处理后的竹材,就可以染色。染色的办法有三种:一是将竹置于2%的烧碱或碳酸钠水溶液中,煮沸半小时,这种染色办法对竹纤维稍有影响。二是熏色法,将稀硫酸或稀硝酸均匀地涂在竹表面上,用火熏烤,竹表面便呈褐色,熏的深浅酸的浓度有关。应注意竹的熏烤时间不宜长,以防破裂。三是用无性染料(棕黄色)与酒精调合染液,再用布擦染在竹表面上,10至15分钟后,再用毛巾擦去浮色。上色以后作封油处理,将酒精虫胶漆,用旧细棉布衫擦染七八次,每次上漆要薄而均匀。最后上白蜡或上光蜡,擦出光泽。有的竹刻材料为了保护竹的自然颜色,不再着色,可用布包核桃仁反复擦竹面,使之细润光泽。
四、竹刻的造型和技法
竹刻接造型分为两大类:
一、
平面雕刻,如臂搁、扇骨、竹筒、竹黄刻、竹帘、组合竹面等;
二、
立体雕刻,又称圆雕,利用竹根、竹简、粘合竹的立体形状,塑造立体的人物、山水、花鸟、器物等,
按镌刻法分为三种:
一、
阴刻法——将线条内的材料刻除,成负空间,为凹陷造型;如毛雕、浅刻、深刻、陷地深刻;
二、
阳刻法——将线条以外的材料,挖去一定的深度,线条突起,阳刻法有薄地阳文,淡浮雕、高浮雕、透雕等;
三、
阴阳兼刻法——先在线条的内侧施以阴刻法。再用阳刻法使线条中间部分凸起,似半浮雕。
按所刻竹材的不同部位和竹壁的不同层位,有留青法、贴黄、根雕(圆雕)、嵌镶竹雕等。
根据雕刻的线条形状分为:阴刻法的尖地、圆地、平底、沙底;阳刻法的沙地、平地、图纹地;阴阳刻法的阴刻平顶、阴刻圆顶
留青——又名皮雕,实为阴刻技法。以竹青皮作线条的凸起部分,刻去线条以外刚的竹青,露山竹肌(竹筠)色淡黄,日久色变深黄,并有纹理,竹青质密,光滑细腻,色较深。留青之法,利用竹的不同层位的质地和色泽的自然差异变化,刻时可以全留、多留、少留、不留等技法,创造出多层的肌理效果。
贴黄——又称翻黄竹刻。直径较大的竹筒,去其竹节、竹青,保留较薄的竹黄,经过煮、晒、压平、胶合在木胎基竹胎上,磨光、上蜡后,再进行书面雕刻创作。一般的传统刻法,是单层阴文浅刻、或薄地阳文,我曾试制过多层次胶合、分层雕刻,立体效果很好,层次变化丰富。
竹根雕——是圆雕的一种形式。可以仿制古器物,刻山水、花鸟、人物等竹根的特殊材质、自然肌理,与创作巧妙结合,具有强烈的立体效果。竹根雕创作者应有绘画、雕塑修养,熟悉材料的特性,善于因材创造,随形施刻,才能表现出竹根作品的自然美。
嵌镇竹雕——又称为组合竹刻,或叫拼粘竹雕,竹材受圆形竹壁的制约,造型很难突破单一的竹板和竹筒形式。现代粘接技术发展,优质的粘剂为发展传统工艺提供了条件。用几块和几十块竹板,经蒸煮、粘接组合,压实成多层的竹材体,这种组合体的横切面,因竹纤维的圆孔状结构与每块竹壁的竹青、竹肌、竹黄的层理结构不同,色泽差异,组成为圆弧形多层次变化花纹,构成了富于特殊竹趣的材质美。镌刻时,充分利用竹趣肌理效应,创作出妙趣横生的雕刻作品。
竹材与木材、陶瓷、金属、漆器、玉石、牙、角等结合,或粘拼,可以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五、竹刻工具和镌刻步骤
(一)竹刻工具
竹子与木材的镌刻工具基本类同。但是,竹子的特殊构造性质,使刻竹工具略有不同。竹子没有木材的木射线、年轮、髓心,由竹壁形成管状,其壁较薄,竹壁的里、中、外三层(竹黄、竹肉、竹青)的构造不同,物理特性如硬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韧性三层各异,纵向横向上差别也很大。外层竹青质地坚韧,表面光滑,其坚不应刀,且易滑刀(或跑刀),里层竹黄组织疏松,质地脆弱,松、脆则不让刀;中层竹肌的维管束构造为纵向排列,纵向切削则夹刀,易造成撕裂,横向硬度大,抗切削,亦易滑刀。
针对竹材的特性,工具必须坚韧、锋利,刀具应适应竹雕的刮、削、切、冲、剔、铲、平等技法。
主要工具有:
毛料造型工具:砍刀、锯子、刮刀。
雕刻刀:平口刀、斜口刀,大、中、小各一把。
异型刀:圆口刀、三角刀、槽口刀、铲刀各一把。
竹刻工具所用钢材,要求强度高,刀刃锋利,不易卷缺。一般用高碳工具钢、白锋钢等。
(二)作品的一艇镌刻步骤
1.竹材的加工;
①刮青筠:在秋、冬季节到产竹地区,选择生长期五年左右,杆直、无伤痕的向阳新竹,根据创作需要尺寸锯截成段,用月牙弯刀刮去表面青筠,刮青时手要稳,薄而匀,切勿伤害竹肌。
②防虫、防霉处理:采用浸渍法和蒸煮法,去脂、杀虫灭菌,待干燥后备用。
③造型或镶嵌:根据创造构思设计的形状,进行造型加工。若采用镶嵌造型、拼粘竹板和翻黄竹刻,需采用刮、削、刨、蒸煮、粘、压等制作办法完成。
④打磨:采用不同粗细型号的砂纸,进行粗磨、细磨、精磨加工。磨制工艺可以除去竹毛,使质地细腻,自然纹理突出。
2.上书法墨稿:
经过反复创作的墨稿,可以采用直接书写在竹材上;或将墨稿粘贴在竹子上,或双钩、朱拓;不用墨稿,用刀直接书刻,运刀之前,必先构思书刻的章法、字法、笔法、刀法,然后操刀镌刻。
3.镌刻:
执刀技法有正握刀法,反握刀法。用刀先审笔墨,操刀要稳、准、有力,切刻略留余地,勿滑刀害边,匆过分修饰。
4.清底和核核:
清底是用专用的异形刀,如圆刀、槽口刀、角口刀、钩刀、铲刀,清铲字底。清底时要注意保护字口,切勿使点画光鲜。清底后,应将镌刻的点画与墨稿进行校核,校对办法可在已刻的点画线条内填上白粉,或用传拓办法,若有笔误和漏刻要及时纠正。
5.着色:
竹刻作品为了特定的创作要求,需要在竹表面着色。施色的办法有浸色法,涂擦法。弱酸火熏法,竹子的质地、色泽具有高雅的自然材质美,施色不宜重涂。镌刻后的点画着色,应对照书迹认真施色,点画施色要与竹材表面色泽形成强烈对比,以突出点画形象。
6.作品的保护处理:
为了防止竹刻作品霉变、虫蛀、干裂、变形,必须进行保护处理,一般的保护办法是在竹刻表面喷涂透明无色的清漆,也有采用光蜡,或核桃油涂擦。施保护涂料要薄而匀,切勿使用一般的油漆涂刷作品。
六、竹刻作品的保护
历代传世竹刻作品,总体数量相应较少,主要原因是竹材易败坏,很难保存。导致败坏的因素有物理损伤、化学腐蚀,生物破坏。作品的收藏保护,是针对这些有害因素,采用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竹刻的作品造成物理损伤,有内在因素和外界条件。内在因素是竹子构造特性所致。竹壁呈薄管状,管壁主要由纤维细胞和导管细胞等构成维管束的纵向排列,这种排列的构造特性,决定了纵向收缩小,弦向收缩大;加之竹青组织致密,竹肌、竹黄组织较松,外层、中间层、内层胀缩率差异很大;竹材的薄管壁构造,其弦向抗拉力、抗压力差。在外界条件如高温、潮湿、干燥、机械压力、拉力、撞击等影响下,竹刻作品裂痕、破裂、色变、碳化、腐朽。预防物理损伤的办法是在加工时,一般都要刮去青皮,待竹材干后,用清漆内外封闭,或用清质油浸渍,防止阳光曝晒、高温和机械损伤。
竹刻的化学腐蚀,在常温下,弱酸、弱碱、盐类对作品无影响,但竹材长期接触化学药品,材料内部吸入酸、碱、盐类,易于潮湿,导致物理损伤。在高温下,酸、碱、盐与竹材发生化学反应致变色、碳化、腐朽。竹材在作防虫处理时,在高温下一般不宜用酸、碱、盐类。涂漆是隔离欧、碱的一种预防措施。
竹刻作品的生物破坏后果最严重,竹材成分中含有可溶性糖类、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是虫茵的养料。竹刻的防霉、防虫主要应把握三个环节:即先期预防措施,加工时的防虫灭菌处理,贮藏的保护措施。先期预防是从选择竹种、竹龄、采伐季节着手,新竹要及时进行浸提物质处理,减少菌、虫的滋生养料。加工时防虫灭菌办法是进行物理、化学处理,如采用远红外线与烘烤技术杀虫;或用氮气、二氧化碳气体,代换空气中氧气达到灭虫效果;有的采用超低温冷冻办法,灭菌效果好,对作品也无损害。化学防霉防虫办法是采用浸渍、涂刷或加压渗透,或空气、熏蒸,使灭虫药剂进人竹材内部,达到杀死虫、茵的效果。涂刷防虫剂有清漆、虫胶漆、桐油等;防腐涂刷剂,可用氟硅酸钠 12份,氨水 19份,水 500份,配制成混合液,也可用浓度 4%的五氯醛松节油溶剂加人清漆,配成含0.2~0.5%的五氯酚清漆涂刷。浸清液有:防霉浸渍液,用苯甲钠0.5公斤,加人4.4公斤水,竹材浸泡1分钟,就可以达到防霉效果,且材色更好;另用杀虫眯1份,托布津1份,水25份的混合液浸泡,防霉效果较佳。广西全州县配制的防虫防霉液,是用浓度0.125~0.166%的亚砷酸钠注入水池,将竹材浸泡4—8小时,可起到防治效果。印度学者发明世界防腐防虫剂“CCA”(铜铬砷防腐剂),或用药剂中的单盐硫酸铜、氧化锌浸泡防腐处理,室内防霉防虫效果可达25~30年。
竹刻的贮藏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竹刻作品应用良好橱柜存放,并放入防虫药片如樟脑精等,保持一定温度、温度,隔离灰尘、飞虫,定期清洁作品,定期对收藏室除虫灭菌。据《竹人录·藏法》介绍:“二三年将生桐油细刷一次,即用棉布揩净,取其润泽不枯,如遇风燥烈,不可出玩,防损裂。其色红如琥珀者为上,鹅油色者并足宝贵,黑为下。收藏得地,三松制作至今完好,谁谓非千百年物耶。”
竹刻作品的保护办法,前人的经验值得借鉴,现代科学为作品保护提供了先进技术,这此技术需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应少用化学药剂,一般不要在高温下处理材料,许多科研人员正在努力寻找更好的办法,如用有机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充填竹材微孔隙,并使溶剂固化在竹内,既增加了竹材的物理强度,又达到了防霉、防虫、防裂效果,但此法技术很复杂,尚不能普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