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字艺术的点画造型,依附于物质材料而显示。材料肌理的烘托,使作品产生特殊的审美效果。所谓材料肌理,是物质材料的质地结构,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显露于表面的质地、纹理和颜色、光泽等。创作主体可以根据创作情感,从材料的硬度、质地、色彩、纹理、光泽等物质属性,
去选择表达某种审美意境的材料,运用工艺加工手段,创造材质的形式美。
材料本身的自然肌理,在艺术构思中,给创作者带来心理效应,产生特殊的审美联想。艺术家可以寄情于物,表达心灵情感,形成作品的不同风格。由于质感和光泽不同,有明与暗、粗与细、光与涩、素与艳、硬与软等差异。利用材料的自然特性,进行艺术加工,可以提高材料的精密
光洁度、透明纯洁度、色彩的光艳度等。工艺加工总是为刻字主题服务的,以突出刻字内容为目
的。
材料肌理效应,也同样给鉴赏者心理以不同的审美感受。金属与石质、木质与骨质、陶瓷与漆器的质感不同,就会有坚硬与轻快、厚重与明洁、古拙与淡雅、素朴与华丽、平淡与奇险等不同的审美特性,如刻竹作品,肌理细腻,幽黄的色彩,以淡雅幽远的素朴之美,产生不激不励,无
欲无求之感,使人联想到竹之高节和品格,在此质地肌理中得到了体现。
物质材料的自然肌理,从另一角度看,代表了时代特征。似乎某种材料,成为那个时期的专用品,记录了刻字艺术发展的历程。人类历史从原始社会起,经历了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从历史和考古角度看,面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契文,自然会想到是殷、商时代的刻字,钟鼎金文又会使人联想到春秋战国以前的文字,石鼓刻字代表着先秦文,泰山石刻是秦篆,隶书碑刻必然会上溯到汉代书风。今天,当人们见到有机材料的刻字,是不会去联系古代书契的。因此,要尽可能使书体和材料及其肌理的选择,比较和谐统一。物质材料的变更使用,是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变化的,它与中国文字的演变密切相关。材料肌理效应,从某种意义上看,表现了时间的流动,代表了某一时期的书风和刻字品格,材料与刻字线条的默契表现,让人见物于今,联想于古,引发人们到历史长河中去遐想。刻字艺术美的构成是复杂的、发展变化的,本文中探索其艺术美的几个问题,是一次初步尝试,仅作引玉之砖。研究刻字艺术的美,是为认识这门艺术寻找途径,以便运用美学的观点,创作完美的艺术。
相关文章:手工刻字的线条肌理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