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爱石家。深爱太湖石,作《太湖石记》,为唐代赏石鉴赏方法唯一创始人。日本见村松勇著《中国庭园》书中赞誉白居易是真正开辟中国庭园的祖师。白居易对石收藏立论重在欣赏,“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三山岳百洞千壑......尽在其中”《太湖石记》白居易题收藏之石“涌云石”:“苍茫两片石,厥然怪且丑”(《素园石谱》)。还有诗:“三年为剌史,饮水复食渠,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台湾《赏石》)。
白居易对奇石的痴迷,对石的钟情以及他研究的奇石的造诣从他写下的咏赞奇石的诗文中可以看出。晚年在洛阳建“履道园”他曾以“涌云石”为题写诗一首,表达了他收藏奇石的心情:“渐空少年场,不容垂白叟,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生动的表明了他期盼能有奇石与其相伴,甚至让奇石发出许诺成为他的好友的深切之情。退任后将收藏之五个太湖石运到香炉峰北遗爱寺西,种植松树数不清十株,竹千余午围绕三间两柱,二室、四窗的草堂作垂暮之年安身之地。有诗:“弄石临溪座,寻花绕泉行,时时闻鸟语,处处听泉声。”(《日本爱石史》)中国篇唐代つ文人つ爱石)
白居易是奇石爱好者,曾经写下多篇咏赞奇石的诗文,其中包括《盘石铭》、《太湖石记》、《太湖石》等,表达了自己对奇石的喜好和独特见解,为我国奇石文化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奇怪的是,白居易竟然长期不收藏奇石。
原来,唐代晚期官居宰相的牛僧儒、李德裕,互相敌对、互相排斥达40年之久,并各自拥有帮派,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牛李党争”。白居易为了避免党争给自己带来祸害,安排了一条“中隐”的道路,就是不做朝官而做地方官,“隐于地方官场之中。他曾任苏州刺史。苏州离太湖很进,搜集太湖石十分方便,可谓易如反掌。然而,他据不藏石的态度确始终如一。白居易并非不爱石,他之所以不藏石,是出于无奈,想借此明志,即他自己所说的“久宦苏州,不置太湖石一片。”原来,牛僧儒与李德裕虽然在政治上势不两立,多次轮番执政,但却都爱石成癖,藏石成瘾。白居易身为地方官,如果收藏一些奇石,势必就要对喜欢奇石的上司有所表示,要不断的奉送。可“牛党之争”的纠葛难以解开,无疑给白居易奉送奇石带来困难。不论送给牛僧儒,还是送给李德裕,都会受到怪罪,都会带来麻烦,而只有谁都不送,才是最好的办法。所以,白居易就索性连一块奇石也不收藏。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问刘十九》《买花》《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等。唐
代“国宝级”诗人白居易一生赋诗了千篇(享年75岁)为古代诗人高寿之一,他的长寿之道有“五乐”。“处世乐”、“赋诗乐”、“藏石、咏石乐”、“山水乐”、“交友乐”。世人对他的养生之道受到推崇,白居易也是中国赏石理论的开山之祖。
乐观处世
白居易五六岁便会写诗,八九岁通晓声韵,并熟炼弹奏琵琶,15岁名作问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9岁中进士,后提拔为翰林学士,还任断汀过左拾遗,但并不讨皇上欢心,因白居易一心要“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尽管他雄心壮志,高风亮节,却是他举步难艰,官海浮沉,44岁贬为江州司马,后到苏杭任刺史,因当地太湖美石使他爱慕,从此冰冷无语的石头在他的笔下鲜活起来。
他一生坎坷,为官清正廉明,他“达则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作为立身处事准则,他乐观处世,以德养寿,他爱民如子,他在江南离任时,苏杭众百姓拥满十里长街,刘禹赐有诗云:“苏杭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乐石赋诗
赋诗是白居易终生的感情乐趣,他写了不少同情和关心劳动人民的诗,被誉为“亲民诗人”,他更喜欢自然之美的石头《太湖石歌》是他妙笔点睛第一人,他在《太湖石歌》中最具魅力的一句诗是:石随不能言,许我为三友,道出了石不能言最可人,已成为石友的口头阐和赏石最高境界。看石要用心去感悟,人石共融了,万物皆有情.清代孟桓对这位大诗人写诗敬仰诗云:“石逢学士曾呼文,草遇诗人亦作丛。”诗意是石头遇见白居易能出诗赋文,能迎风作响。
从白居易咏石诗篇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爱石之深,品石之精,藏石之珍。他对太湖石赋诗: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敌缕簇缩,尽在其中;百初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深刻的阐述了小中见大,不出屋门见青山的缩景艺术赏石理念。
他做官清正,爱石有道,苏杭作刺史诗云:
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维。
唯向天竺山,取得二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白居易在江南丛然是个小官,不忘思源,工作费寝忘食,经济上冰清玉洁,两片石是天竺山人的情谊,价值千金,无仿清廉。
白居易借石赠绝句:
借君片石意如何,置向庭中慰索居。
每就玉山倾一酌,兴来如对醉尚书。
杨六尚书一方太湖,因外公差,白借赏一时索居白处,将来要索还,请放心,征当我看到石就像看到了您,高兴时喝上几杯,醉了也是和尚书一起醉(把石当人看),视石为尚书。
南侍御以石相赠助成水声因以绝句谢之:
“泉石磷磷声似琴,闲眠静听洗尘心。莫轻两片青苔石,一夜潺援直万金。”诗有两重含意,一是莫小看这两片石,当你心能后,借夜雨击石敲打着心灵世界,洗刷世俗之心:二是雨水洗刷了石上尘埃青苔,今夜之雨值万金。
白居易品石之精,说:石有大小,其数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这种评石法既简单又明了,尽管现代石种繁多,可套用,比如画面石和画面石比,象形石与象形石比,文字石和文字石比等细化评比法就容易多了。
白居易在龙门香山寺告解人生,如何生活的哲理诗,曰:
路宽随方乐,迷途到老愁。
须除爱名障,莫作恋家囚。
此诗告解人们,遥远的人生路,不能迷惑,要醒悟做方家大道之人,乐看世界,那么就必须除去个人的名利、面子、荣誉、不幸和烦恼,官到头也是民,要心胸豁达,走出家门,融入大自然中去,才一能乐观长寿。
你看白居易的人生坎坷路,他青年丧父,40岁母亲去世,同年长女金奎子夭折,44岁贬为江州司马,61岁儿子阿崔死了,官途不顺,家境不幸,身体多病,但白居易以诗歌、咏石自释怀,倾泄施放痛苦和烦恼,如长女夭折,写有《病中哭金銮子》,石友崔公病死写有病泪《哭崔常待》,他写的《琵琶行》等等大量诗作随处可见,他的人生路途的不幸和苦闷,但总以写诗为已任。
情山水,积德行善
山水乐是白居易一生的追求,由于士途遭别人谗言,石能为国分忧,他足迹大半个中国,浏览名胜风光,赋诗咏石以山水寄情。晚年暂居龙门香山寺,写下了不少赞美自然山何的好诗,也是在晚年白居易好友元稹病故,他亲写墓志铭,家人酬谢六七十万金,白施舍修善香山寺和筹资炸掉九峭石,下面是笔者几篇顺口溜,以视缅怀大师;
元镇墓志铭,居易亲写定。家人作谢礼,六七十万金。施舍香山诗,修建寺门庭。
登寺桥一孔香山万佛沟。大屋东佛完,石楼加连楼。七间连桥廊,宾院堂一生,。暮年身临“八节滩”,目睹船过人马翻,筹资炸掉九峭石,碓险变成游览滩。
下面是白居易炸掉九峭石竣工之曰写的一首诗,地点现洛阳龙门石窟处。
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开险路作通津。
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
十里叱滩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
乐诚交友
白居易一生爱好交友,诚挚待朋,使白居易一生并不寂寞,象挚友元棋、刘禹锡,在文学史上有“元白”“刘白”之称,如唐宰相李德裕、丛相牛僧儒,都是他知己石友,他到李德裕家赏石,饮酒,喝得酩配大醉,家人把他扶上“醒酒石”,醒来一吟诗一首:“狂歌箕踞酒尊前,眼不看人面向天。一洛客最闲唯有我,一年四度到平泉。”他还结交了一批名人雅士,寺院高僧,他和诗人老胡果、李元一爽结成“香山九老会”,以白衣竹杖、乐哉悠哉;他和裴度、李商隐等等众多名家诗人无不来往甚密,他七十五岁与世长辞,李商隐亲撰墓志文。
唐宣宗李忱为纪念诗仙写有《吊白居易》,诗云: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己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