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奇石馆经常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观赏者,不少朋友在观赏之后向我谈及了他们对奇石的迷恋。有的朋友说:“当我站在奇石馆面对千恣百态的奇石时,仿佛进入了艺术的殿堂,到达了一个从未意识到的境界。”也有一些朋友高兴地说:“欣赏汉水奇石馆的展品,简直就是眼睛的节日。”言过其实吗?不是!奇石艺术在中国已有几千看的历史,在历朝历代都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也为文人雅士所钟爱,并一直普及到民间,如此长盛不衰,可谓是中华文化艺术史上的奇迹。但是确实还有不少朋友只是听说或者感觉着奇石很美,但是不知道它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回签这个问题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够说得清楚的,它还涉及到哲学上所指的主观和客观互为作用的关系问题。这里,我们不妨来欣赏苏东坡的一首《琴诗》吧: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从表面上看,苏东坡的这首诗好像讲的是如何使琴发音的道理,其实,两句提问,引出了一个很复杂的美学问题,即艺术美的主、客观问题。
作为奇石爱好者,我们经常看到一个最简单的现象:面对一件奇石精品,为什么有的人会拍案叫绝,甚至敬之、拜之?为什么有的人觉得不怎么样,甚至不以为然?这就说明,奇石之美并不仅仅存在于石头之上,如果没有人的主观发现和欣赏,它也只不过是可以作为建筑材料用的普通石头而已。更有被当作绊脚石而被人讨厌的。这说明,奇石美的产生在人(即哲学上所称的“主体”)与奇石本身(也叫“客体”)互为作用中产生的。
那么,奇石到底美在何处呢?
首先,奇石本身的“透、露、瘦、皱”或“质、纹、色、形、韵”等诸方面要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能打动人的心,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也就是说具有诱引欣赏者进入艺术境界、产生美感的力量,即其内在品质,即其内在品质要高雅。其次,欣赏者应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欣赏能力、具有较高的审美水平、艺术素质、综合知识(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功夫在石头以外”),才能对欣赏的对象 “奇石”产生共鸣。
一件奇石的美感效应往往是呈现奇崛莫测、复杂多变的状态,它也会因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文化流派和不同的欣赏者而歧异百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总之,奇石之美,美在自然、美在纯真、美在纯真、美在其意境、美在其内涵、美在其神形兼备、美在其天趣典雅、美在其高古坚毅、美在其威武峻伟、美在其朴实无华、美在其赋予以美好的心灵……。这美,需人们用智慧的双眼来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