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城的碑碣艺术
  • 李青林
  • | 2017-01-16
  • | 阅读
  • A|A

  碑碣是一个民族或国家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它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对历史事件、人物、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的记载,客观反映了当时的文明状况。如玛雅石碑的发现破译,使现代人知道了古代墨西哥与中美洲地区玛雅人的文字、宗教、天文、历法,了解了玛雅并不是一个单一王国,而是有许多相互对立的小国和城邦组合而成,丰富了人们对世界历史的认识。我国西夏碑的发现,使我们知道了在世界上已消失的西夏文字和历史,丰富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内涵。碑碣已成为社会人类发展史中一个国家、民族某阶段的文明象征,是前人对后人的教谕和嘱托,是子孙后代的重要历史文物,对文明的传承和延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自古至今碑碣都受到极大的珍视,尤其在当代,不少国家都立法保护。我国制定的《文物保护法》,便是在文物领域规范全民行为的法律。
  盛世立碑修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行各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少地方为恢复本地的名胜古迹,开发旅游景观,纷纷邀请作家、文化人为其工程或标志性建筑撰文作记,树碑立传。这不仅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在众多的碑文作家中,李铁城先生是一个特点鲜明、独具一格、有重大突破的作家之一。近年来,他撰文并书写了《轩辕黄帝之碑》、《孔子之碑》、《嫘祖之碑》、《郑氏三公之碑》、《赵王陵碑》、《诗圣杜甫之碑》、《韩昌黎先生赞碑》、《唐哲学家文学家刘禹锡之碑》、《唐诗人李商隠碑》、《梁山伯祝英台之碑》、《秋蹬将军寨草书碑》、《忘忧石记碑》、《中原山水赋碑》等大量重要碑碣。由于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重要历史人物辈出,在中国发展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先生的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条件,造就了先生一个人创作出众多著名历史人物的碑文,这使他成为自古迄今的第一人。尤其集碑文创作与文字书写于一身来说,他更是唯一的人。先生创作的碑文,思想内涵的丰厚与书法的艺术水平都达到了经典的境界。出版的《轩辕黄帝之碑》、《孔子之碑》、《中原山水赋碑》,便是有力的佐证。
  年逾七旬的铁城先生阅历丰富,涉猎广泛,根基深厚,是集文史哲诗书画于一身的思想家、学者、作家、诗人、书画家,为河南省文史馆馆员。他性情直率坦荡豁达,为人正派傲骨凛然,对友热情至诚至真。先生至今虽孓然一身,生活简朴,家中除书籍外别无长物。无论是先生的文章辞赋,还是书法绘画,无不蕴涵着哲学的睿智和深厚的文字修养,透出对生命对社会对自然的挚爱与思辨。先生一生坎坷蹉跎,命运多舛,但依然志存高远。他的诗辞歌赋,主题韵调是一个被逐放者屈原式的心魂录,也是贝多芬式的伸志畅怀的命运交响曲,彰显其特立独行,或忧患国家,或愤世嫉俗,或冰雪自守的情操。诚如河南省文联原党组书记吴长忠在笔谈中所说:“可续唐宋之风者,李铁城先生者”。河南大学教授散文家翻译家刘炳善先生说:“读这些诗,我仿佛看到李白和李贺的影子”。先生一生钟情大自然,热爱美术,从青年时代起利用假期四出游览。那时他的经济条件尚难购置照相器材,便以绘画记录所见。其绘画作品表现内容也大多是山川河流田园风情。他以对故乡的深情厚爱,表现在四十多年前对故乡风光的作品中。六七十年代以前的家乡山清水秀,白鹳绿鸭戏水,鱼虾螃蟹争游,水车磨坊吐雪。河两岸翠柳倒挂,谷十里樱桃满枝。春天樱花飘香,秋天红柿透甜。渔翁撒网扑鱼,农夫田园劳作。因此,先生的绘画作品不但表达了和谐共生的思想理念,也成为今天研究原始地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史料。
  二十年来,他以历史为视野,多角度全方位从事碑文创作。上从炎黄二帝(他写的《祭炎帝文》曾收入高中语文教材)、先哲圣贤,下到社会贤达、普通百姓。从体裁来说有碑志记传、诗文书画,从书体来讲有真草隶行。他在《轩辕黄帝之碑》中,歌颂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开启“万世一统之基业”,传播“千秋文明之曙光”的伟大功绩;呼唤今人“同心同德,共襄盛举,民族振兴”,“薪火相传”,“共辉祖光”。轩辕黄帝之碑
他在《诗圣杜甫之碑》中,对杜甫的诗品与人品进行了全面评述,热情歌颂了杜甫为我国诗歌作出的杰出贡献,“茅屋残破心忧天下,衣食不继未忘君国”,“广仁博爱,忧国爱民”,“为千秋百代为士者范”的精神品格。并特别指出这种精神品格在当今“商潮汹涌,私而忘公似成时尚之举”的现实意义。他为河南巩义鑫旺集团撰写的《振兴门记》,热情地歌颂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新农村的兴旺景象,总结了近年农村经济发展和衰败的规律,提出了“天不佑贫,因振而兴”,“天不佐富,因德而继”的观点,对新农村建设具有警示意义,这八个字也可成为现今格言警句。《马占武之碑》、《李国安陈桂荣夫妇墓碑》记述了普通百姓的嘉言懿行。双面碑《李太夫人德行记》正面为纪念文章楷书书写,背面下部是铁城先生为李太夫人生前织布画像,上部是为画像题诗草书:“长夜时闻机杼声,千丝万缕尽含情。当年明月依然在,慈影飘渺梦不成。”文诗书画同碑,古今仅有。在我国最古老的巨柏——嵩阳书院两颗将军柏的诗碑中,对世放歌:“盘古开天何混沌,伏羲曾经巢其身”,“汉武惊呼大将军”。“世人自古有代谢,江河滔滔流不歇,此树青苍葆无极,中华浩气永不灭”。激昂的诗情和奔放的行草书,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浮戏山《卧龙台碑》是他创作的《沁园春》词碑,雄浑深沉,在长 5米高3米巨大白色花岗岩上的金字狂草书,可谓此地胜景。嵩山有一座黄牛冢,埋葬的黄牛生前不用人驱赶自觉服役,劳累而死。先生听说后甚为感慨,自费为其立《黄牛冢记碑》,赞其“敬于业,忠于事”,“毕其功”,“得之少而付之多”,并发出了“此种献身精神,即我人类,几人可与相若?”的感叹。刻在嵩县天池山摩崖石刻《忘忧石记》,让人领悟了“中坚而外圆,默然守静,与世无争,大水突来,岿然不动,隐忍以度时艰”的人生哲理。《中原山水赋碑》是河南省对外文化宣传,请三位作家撰写的三赋之一。先生采取了以楷为主书写简化字的方式,书写在五米多高的自然山石上。碑额为先生画的宽度近一米的《金秋山水图》。在当代书法基本不写简化字的情况下,先生敢于以简化字入碑,使此碑成为书法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该碑以中原的山势水系为脉络,描绘了中原大好河山,热情歌颂了中原人民的勤劳智慧、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先进科学技术及经济繁荣的历史长卷。先生的碑文作品,有意识地开创了既有古文的简约凝练,富有韵味,典雅隽永,又有现代汉语的通俗易懂,力避艰涩深奥的文体。
  《孔子之碑》是2006年3月为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而立的。我国从清末宣统及1911年辛亥革命起,从曲阜到全国各地孔庙,都没有专门为孔子立碑,全面介绍他的事迹和评价他的贡献,先生的《孔子之碑》在当代全国尚属首次。铁城先生饱蘸激情,以古雅凝练的辞赋语言,雄浑博大的气势撰成孔子碑文。扼要介绍孔子生平及教育、政治、伦理、哲学思想,并充分评价他对中国文化及民族成长,对世界文化、社会进步方面的贡献。同时结合当代国际形势指出“科技大昌而兵连祸结,商贸欣荣而贫富不均,交往频密而猜忌时起······。故1988年众多诺贝尔奖得主同声呼吁:二十一世纪人类应从孔子处汲取智慧,良有以也”。指出孔子思想在当今时代的现实意义,同时指出其不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后人研究当代史留下一重要资料。其文气魄宏伟,豪迈厚重;浓郁酣醇,韵味悠长。
  先生碑碣的书法艺术,集先生的一生学养,各家之长,既有晋唐宋元之源,颜柳欧赵之宗,又有自己的创新,形成独特风格。他对自己的书法要求甚严:不求类人,只求像己;不求比猫画虎,只求抒真性情。《轩辕黄帝之碑》、《孔子之碑》先生用笔厚重饱满,中锋行气。点法或藏或露,或方或圆,或扬或抑,左顾右盼,上俯下仰,寓静于动。竖如中流砥柱,大浪袭来岿然不动;横似宫殿横梁,力承千钧。结体稳中有险,敛放有度,严谨庄重而有变通。整碑书法给人以深厚醇健秀劲婉美,狮蹲虎立骨傲气轩之感。特别是碑中反复出现的“子”“而”“其”“之”“也”等字,或胖或瘦,或扁或长,或坐或卧,或站或行,形态各异,笔法多变,异彩纷呈,无一类同。隶书《振兴门记》、《嫘祖之碑》汲取《泰山经石峪》《张迁碑》《西峡颂》营养精华,创建了自己的笔法,更显厚重磅礴,大气雄浑。先生用行楷书写的《中原山水赋碑》柳意甚浓,兼含颜欧,且时掺以行或草,写来自由舒展,天然成趣。先生用行草书书写的《卧龙台》词碑、《将军柏诗碑》、《秋蹬将军寨草书碑》等,起笔似工似稳,如人慢走;继而笔速加快,似人行跑。写到酣畅时,如脱缰野马,笔势翻飞奔放不羁。点或似空中坠石,或如小鸟卧枝;竖如悬崖瀑布,有势不可挡之慨。线条老辣富有生命张力,枯涩浓淡空间感强,轻重缓急如韵律绕梁,意蕴高古蕴涵哲理。意境清新潇散,神气婉转流美。字有断连,意穿气贯。欹正相生,通篇和谐。其书风清新劲健,有风波行舟之势;行笔洒脱飘逸,观之如云端翔鹰山林来风。转折处溢出敏捷才思,笔锋中迸发澎湃激情。他把草原的空旷意象,山峰的险峻特征,建筑的立体空间,音乐的节奏旋律,生命的生机勃发,大自然的和谐相生,哲学的理性思维,蕴寓于书法笔墨之中。
李铁城嫘祖之碑
  立于黄帝故里的《轩辕黄帝之碑》,在2006年全球亿万华人瞩目、56个民族团聚中原的“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上,前来参加拜祖大典的国家、省内外领导人以及海内外嘉宾看到《轩辕黄帝之碑》,无不敬仰有加,交口赞叹。为海内外华人了解炎黄文化,增强民族团结,振兴民族经济,弘扬民族精神,繁荣民族文化,创建和谐世界起到了有益作用。在去年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成立50周年时,先生受邀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访日,时孔子碑刚刚刻竣未立,先生带去照片赠送日本友人,受到普遍的赞誉和敬重,起到文化交流作用,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加我国“软实力”作出了贡献。不久之后,《孔子之碑》出版,它将和先生撰写的其它碑碣一样,流传千秋万代,成为后世子孙宝贵的文化财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先生对《轩辕黄帝之碑》《诗圣故里巩义三圣碑》给予了高度评价:“先生书法功力极深,众体皆备,与文章诗词相辉映,为祖国的山河增添了光彩,令人钦敬”。
  先生的碑碣创作,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丰富和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正如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周俊杰对先生碑碣艺术创作的思想和文采发自内心感叹:“李先生文采和思想境界,均可与古人相颉颃,可谓我国当代文学之典范,优秀文化之代表”(《中原山水赋》序),为创建现代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李青林,中国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新加坡共和国新神州艺术院高级名誉院士高级书画师、中国青年经济学者)

点赞

本文电脑端返回顶部
上一篇 下一篇
石艺张专业刻字,石头刻字,书法刻字,摩崖石刻,如有刻字需求请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