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文字石刻艺术
  • 佚名
  • | 2013-07-18
  • | 阅读
  • A|A

在园林诸多艺术元素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这就是文字。
用文字来营造园林景观,专业上称之为“题景”。
这些文字在园林中的存在的方式,或为石刻,或为园名、或为楹联、或为匾额,其中充满了艺术的趣味和韵味,细细品来,其乐无穷。
《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写到,贾元春即 将省亲,大观园的各项基建工程已基本竣 工,但园内各处的亭台楼阁还没有匾额和 楹联。 贾政日:“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 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由此可见,园林中的匾额楹联不但能 点缀堂榭,装饰门墙,还能表达造园者或 园主的思想情感,起到丰富景观,唤起联 想,增加诗情画意,最终达到画龙点睛的 艺术效果。
园林刻字
一、石刻
石刻,是造型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 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石头上刻字是世界上许多民族都 使用的记载方法。《墨子·鲁问》中说 “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证明石 头在春秋战国时代,和青铜器一样,都 曾经做过文字载体。 而园林中的石刻,兼有弘扬书法和 营造景观的双重功能.
  传说,当年乾隆下江南,夜游杭州西湖,被周边美景所陶醉,便欣然提笔写下“虫二”二字。众人多疑惑不解。虫二来源素有争议,一说是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即是清乾隆手书之“虫二”。二说则是泰山一摩崖石刻,这块刻石在泰山万仙楼北侧盘路之西,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历下才子刘廷桂题镌的。

    这块刻有“鹅池”二字的石碑位于黄鹤楼公园的南区,是南区的景观中心。
    世传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放过鹅。一日他与一书生聊天论鹅,言鹅是“禽中豪杰,白如雪,洁如玉,一尘不染”。他越说越兴奋,情不自禁地在地上写出一个鹅字。书生爱之,遂临摹藏之。
    为纪念这一佳话,后人立碑建池。在形似弯月的鹅池水面上建一石桥,将池分为二瓣,水面较大的南部为鹅池,水面较小的北部日白龙池。
    鹅池水面面积约600平方米,池中植睡莲和王莲,还置有两座由太湖石构成的假山,水中红鲤、锦鲤悠闲漫游,几只白鹅“曲项向天歌”,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山水画。
  游人至此,不仅可以饱餐这园林秀色,还可以尽情领略一代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大作,实乃幸事。
园林刻字《鹅池》

    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25华里的兰渚山下,与禹陵、东湖并立为绍兴市郊三大著名风景,一直因书法名作《兰亭集序》而名闻海内外。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上已日(夏历三月初三),王羲之邀约当时名士谢安、孙绰等并亲朋子侄41人聚会于此,行修禊(菇)之礼。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等人列坐于环曲的小溪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逐流漂浮。一旦酒觞滞留在谁的面前,谁就得即兴赋诗一首,诗如不成,则罚酒三觞,如此以为娱乐。
    在这次雅集中,计有26人作诗共37首。事后,共同推举王羲之为此写序。
    王羲之遂乘兴作下《兰亭集序》,文采灿烂,隽妙雅迪,书法更是道媚劲健,气势飘逸,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
    除“序”外,王羲之还写下《兰亭修禊诗》-首:
    仰望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寥朗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现在的兰亭公园依山傍水,竹木掩映,为一处幽雅的古典园林。
    全园分为乐池,小兰亭,流觞亭,御碑亭,右军祠,兰亭江,书法博物馆等7个景区。
    自公园入口步入景区,穿过一条修篁夹道的石砌小径,迎面是一泓碧水,即为乐池。经三曲桥越池前行,便是小兰亭,亭中碑上“兰亭”二字,系清朝康熙帝手书,游人从中深感皇帝御书的珍贵价值。《兰亭》刻字

点赞

本文电脑端返回顶部
上一篇 下一篇
石艺张专业刻字,石头刻字摩崖石刻,如有刻字需求请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