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篆刻赏析,郑板桥刻印记载
  • 石艺张
  • | 2013-10-17
  • | 阅读
  • A|A

清末秦祖永《桐阴论画》说板桥:“印章笔力朴古,逼近文、何。”其《七家印跋》(七家是指丁敬、金农、郑燮、黄易、奚冈、蒋仁、陈鸿寿)著录板桥所刻印章十二方:《留伴烟霞》、《砚田生计》、《修竹吾庐》、《活人一术》、《桃花潭》、《更一点销磨未尽爱花成癖》、《恬然自适》、《花梦绿映衫》、《大吉羊》、《明月前身》、《茶烟琴韵书声》、《思古》。
董洵《多野印说》中说《燮何力之有焉》一印为板桥自刻,董洵与板桥为同时代人,且董为大篆刻家,此论当可信。西泠印社仰贤亭中有吴隐集刻的二十八家《印人画像》,均为浙、皖派名家,板桥名次第四。中有《板桥道人小影》和题跋,对板桥篆刻评价很高:“道人刻印,兼书画之精补,而直追汉与秦,其醇厚与疏宕,殆仿佛其为人,宜乎业不多觏,是固希世之珍”。
郑板桥篆刻印章

 
邓散木在《篆刻学》中认为金农、郑燮、黄易等是踵丁氏(丁敬)而起者。
王风珠、周积寅《郑燮年谱》有几处提到郑板桥刻印:
 
        雍正二年甲辰(1724)三十二岁
  秋日,治印《思古》—方,边款:“乙巳秋日,板桥道人燮。”
  ——清·秦祖永辑《七家印跋》
  乾隆二年丁巳(1737)四十五岁
  暮春初日,为刘燕庭治印《让氏燕廷》,边款有二:其一首句:“焚虚大师自西湖来”,其二首句:“佛老云”。
  ——南京博物院藏。《郑板桥外集》
  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五十五岁
  春,治印《明月前身》一方,边款首句:“云淡风高”。
  ——清·秦祖永《七家印跋》
  乾隆十三年戊辰(1748)五十六岁
  二月,弘历出巡山东曲阜,“燮为书画史,治顿所,卧泰山绝顶四十余日”,常以此自豪,镌一印章云:“乾隆东封书画史”。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板桥自叙》
郑板桥的印章之书画悦心情
上面摘录的王、周所著年谱第二条,所举印章印文有误,实为《刘氏燕廷》。吴岭岚、 冯少华有专文谈及.详见江苏1982年《文博通讯》。
阮充的《云庄印话·印人诗事》有云:“板桥曾为先祖制‘学圃’石印,井绘赠墨竹巨幅,题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来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惜未入集中”。这是现在可以见到的关于板桥长于刻印的最早记载。
 清朝的郑板桥以诗、书、画称为“三绝”,名列“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才华横溢,为人正直,在生活中,他曾经把自己的人生状态和处世态度寄予印章之中,形成了一道颇有意趣的艺术景观。
    郑板桥是江苏扬州兴化人,因此,他有一印章是“扬州兴化天”,以此来提醒自己时刻不忘故乡。
郑板桥印章《七品官耳》
郑板桥印章《七品官耳》
 
    郑板桥是康熙时期的秀才、雍正时期的举人、乾隆时期的进士,所以,他就有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印章。据说,当时有一个官场俗吏见了郑板桥的这几个印章后,也附庸风雅,模仿郑板桥的印章刻了“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三枚印章,到处宣扬,人们看了之后,都讥笑此人牵强凑合,竟然只以科名为荣,益觉俗不可耐。
    郑板桥做过山东范县的知事、潍县的县令,共做了12年的七品芝麻官,郑板桥的印章“十年县令”、“潍夷长”、“七品官耳”就是他做七品芝麻官时的真实记录。
郑板桥印章之《橄榄轩》
 
    郑板桥做官的那个时代,官场上到处是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的不法之事,各种见不得人的“潜规则”也处处存在。郑板桥身在官场,却坚持要做个一心为民办事的清官,因此,他刻了“直心道肠”、“富贵非我愿”、“私心有所不尽鄙陋”、“畏人嫌我真如恨,不得填满了普饥债”、“思贻父母令名”、“爽鸠氏之官”、“燮(郑板桥的名字)何力之有焉”等印章,来表明心迹。郑板桥的清廉之举得罪了那些贪官污吏。
    当郑板桥对于当时官场的尔虞我诈感到深恶痛绝时,他愤然辞官,成了一名老百姓,并刻了“二十年前旧板桥”的印章来勉励自己好好做人。
    郑板桥印章更多的是表现他的为人风格和艺术追求,比如“板桥道人”、“雪浪斋”、“郑大”、“所南翁后”、“心血为炉,溶铸古今”、“然藜阁”、“所好在六经”、“乾隆东封书画史”、“鹧鸪”、“无数青山拜草庐”、“樗散”、“以天得古”、“老画师”、“敢征兰乎”等,都是别开生面的印章佳品。
    郑板桥的印章都出于当时的篆刻名家沈凡民、高西园之手,是难得的印章精品。

点赞

本文电脑端返回顶部
上一篇 下一篇
石艺张专业刻字,石头刻字摩崖石刻,如有刻字需求请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