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刻字离不开书法,学习书法有助于提高技艺,也能领悟书法艺术的含义,为石头刻字工作打好良好的基础,下面转载一些关于中国书法传统和现代思想的理论
书法做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从传说的仓颉造字,到汉字形成的可考的商朝甲骨文,中国的文字从现实的使用到形成一大艺术,过程中沉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也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从各个朝代的书法艺术特征可以窥察到该朝代的文化思想及对美标准的追求。正如古人说的:“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略略几言就道出了各个时代的书法特征。然而我们的认识不能止于此,作为一个热爱书法的人(以下简称书法人),我们有必要去知道其形成风格背后的根源,这韵、法、意、态到底是怎样造就的呢?其实这里面绝不是当时人随便的一个口号,其背后是有根可寻的,这个根源就是当时各个时代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历史背景相联系的,一个时代的综合背景自然地就影响到那个时代的人对美的标准的追求,总的说书法是受到时代文化的滋养,同时也表现着时代文化,她无法离开时代文化而擅自成长,就像树木离不开土壤一样。她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被推进。为此,我们作为一个书法人,单只知道我们的书法历史的发展和变迁是远远不够的,倘若如此,我们只知道其然而不知道其所以然,那我们就难以用充分的理由来判断我们现代书法将要走的路。古代的大家和杰作只对我们展现了其高深的书法的美的标准,而当代的书法不仅要有古人的法度还要时代的精神,这也是现代书法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现代书法人的考验,故我们得结合古与今的情况去谨慎的研究探索。
首先,何为艺术。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发展至今,书法既然是公认的艺术,那我们就得有必要明白艺术到底是什么。“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1这是《辞海》对艺术简约的解释。然而对于艺术的定义范畴的回答绝非三言两语所能详尽,也绝非那一家所能定义的,但从上面的解释中我们起码能够明白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存在,首先它得根植于现实生活中,其次它还得在人的精神世界中产生。然而艺术的门类甚广,又因为各门艺术的规范和对美的标准不同,故对各门艺术的解读还有赖于各艺术家对本门艺术艺术的感悟,而综合各家的感悟就是全面认识艺术的途径。在这里引用当代美学家宗白华对艺术的描述:“艺术是一种技术,古代的艺术家本就是技术家(即手工艺大匠),现代及将来的艺术家也应当持重技术,然而他的技术不只服役于人生(像工艺)而是表现着人生、流露着情感个性和人格的”2,此话对艺术的解读可谓深刻且明了,更进一步说明了艺术除了是技术,它更是人类流露精神世界的手段,它具有表达人类情感的功能,我想这句话说到了书法艺术的灵魂深处了。正如古人庄子曾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3虽然只是庄子两千多年前的话,但此话对我们今天认识事物仍有重大意义。我们再在研究一门学问时,不可单单停留在技术的表层,我们的从技术的总结出来其规律,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来发现这个道,这才是我们研究事物的主要方法。我们明白了艺术的含义对现代书法艺术发展太重要了,因为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存在,她不但要有技术(即书法的法度)为前提,而单单有固定的技术还不行,她必须要包含着人的思想和精神在里面才可言为艺术,研究书法中的道也就是我们现代书法发展的源泉。然而道在何方?就有赖于我们对各门类的艺术的综合认识,从中去感悟符合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道。
其二,书法何以成为一门艺术的问题。中国书法做为具有中国独特性的文化遗产,她之所以成为艺术原因之一是中国的汉子的象形,原因之二就是中国人用的毛笔令线条充满美感。然而这两点只是道出了书法的基本要素,我们得深入的去研究里面的细节,才能够明白书法成为艺术的内涵。就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来讲,翻开中国的书法史,我们就会清楚地看到中国汉子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化,从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章草、今草、楷书、行书,虽然字体都是象形,而她的书体却不断地演进变化,令书体不断地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社会文化和先人智慧的结晶,她本身就是一种美的艺术。如大篆讲究的厚拙,小篆的流丽修长,隶书的扁方和蚕头燕尾等等无不反映当时的人对美的追求和标准,故书法的形成必然是一种有意识的形式,她是具有生命感和美感的。“这种净化了的线条---书法美,就不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 ‘有意味的形式’。一般形式的美经常是静止的,程式化的,规格化和失去现实生命感、力量感的东西(如美术字),‘有意味的形式’则恰恰相反,她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中国书法非前者而正是后者。”。4再就中国人用的毛笔产生出具有美感的线条来说,中国书法总体概括起来就是三种笔法:绞转、提按、转折,书法就是在这几种笔法的协调运用中创造了无穷的变化。我们打开历史的书法杰作,如历史的三大行书,她们在遵守笔法的法度上,线条变化各异,不同的线头表现各自当时的情感,兰亭序的爽朗洒脱,祭侄稿的悲愤苍劲,寒食帖的伤感错落;从各自对线条的运用,把他们的情感融化在变化的线条中,这就是中国书法线条的伟大和独特之处。正如邱振中先生指出:“当创作中情感运动成为主导因素,并且由情感运动的节律左右线条的运动时,线条运动具有最生动、最丰富的节奏,具有最强烈、最深刻的感染力量”。5这足以说明中国书法是深奥的也是最具有感情的,是文人表情达意的艺术,从而使得书法的线条充满了感情色彩,使书法具有艺术的生命力和灵魂,令人有不同美的感受。随着唐朝的鼎盛和文化的繁荣,书法在唐朝时期经历了一个成熟规范的阶段,各类书体在此时期得以完善和规范,随后的书法在各个朝代里延续着唐朝的规范做些局部的变化和丰富,在法度上再无历史性的变迁,而在风格上各有追求。正因如此,书法在法度与性情中产生着不同时代的大师和杰作,使得书法这门艺术几千来发展至今,其中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其艺术地位。然而当代人却动不动就否认书法的传统,认为传统是现代的 路石,只是对传统认识不深从而导致其抛开所有传统去建立现代书法,那将是极危险的。为何这样说呢?书法做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存在,它的成长与发展是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中浸蚀着的,它的演变与对美的标准无不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它其中包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哲学和精神,是合符中国人对美的标准,它的美是凝聚着中国的文化和先哲门的智慧,故只可发扬不可抹杀!
其三:中西文化的差别。如今的世界是个开放性的世界,为此我们无法避免西方文化潮的涌入,面对这种潮流,我们如何理性的面对西方的文化就尤其重要。书法作为一门艺术的存在也难以避开这个现实的历史,所以在研究中国现代书法的前途时,我们也不得不去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否则面对着西方文化的洪流我们就会不知所措,就会盲目,就会导致盲从。在此引用一下当代大师梁漱溟在其《中国文化的命运》中对中西文化异同的描述:“宗教问题实为中西文化的的分水岭。中国古初与希腊罗马古代社会,彼此都不相远。但西洋继此而有其文化发展,则以伟大宗教基督教作中心;中国却以非宗教之周孔教化作中心。”6当然,到了西方到了十九世纪社会打破了宗教的约束,个人崇尚自由与个性,从而艺术发展成为了抽象派和印象派等,这也是和西方的社会意识形态密不可分的。然而,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围绕着传统儒家思想,从而也表现在其它的艺术领域中,直到20世纪初,中国人在水深火热的社会动荡中谋求变革建立新中国过程中,中国在文化上也深深受到西方文化潮流的影响至今。然而,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底蕴不同,故也演化出不同的政治、文化、人们的思想观,中国之几千来周孔的教化及道、墨各家的影响,造成了中国人普遍行道中庸的生活哲学,也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那种“刚健、笃实、辉光”的美学思想。宗教的教化使得西方形成了集团生活的方式,集团生活又导致了集团生活之间的斗争,使得他们的集团势力不停地外张,成就了西方好强好斗的哲学,这些在近现代社会是可以清楚的看到的。在此好像说到与书法无关的话题,其实不然,一个国家的文化信仰、政治、哲学是绝对会影响到该国家的艺术形态的。同样的书法作为中国一门艺术也会受到我国文化、政治、哲学等方面的渗透的,这个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就如传统的建筑作为一门艺术,中西方就表现着明显的不同,西方的教堂式建筑是向纵伸延的,表现为高度,而中国的殿堂式却是向横势伸延,表现为宽大。再从描画的方面看中西的艺术,西洋油画的早期也受其雕刻影响多是以写实为主,我们的国画却以意境为上。如果要论抽象的话,我们的国画从早期开始就有抽象的元素,故我们对抽象艺术的认识本就早于西洋,然而今天的人却在呐喊学西方的抽象,实属好笑!我们应该明白东西文化的发展的历程和本质异同,我们才不至于盲目。有些东西是可以借鉴但并不能够全盘照搬,不然就会让书法的本质发生变化变成不伦不类的东西。 “书法中这种由漫长的历史形成的、稳定的含义系统对个体才能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7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书法艺术的内涵是经过一轮一轮先哲对艺术、人生、哲学、甚至宇宙观的总觉沉淀到今的,我们当今的书法人无法与古人划分界限的。硬要西方艺术理论全盘套在中国书法艺术上而否认书法的传统的话,那就会导致书法艺术的悲剧。
综上所述,面对中国书法的传统与现代我们该如何。我想这个问题是我们当代书法人都必须要去严肃面对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也许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真理永远是要符合客观实际的,文化艺术也不例外。因此我们研究书法就应该站在历史、科学、文化、艺术美学的高度上来研究,这样才能中肯而理智的认识书法的本质。其实艺术和哲学本就是紧密联系的,哲学中的人类智慧和宇宙观无不表现于艺术中,使人在艺术中感受到宇宙的和谐之美。中国人很早就提出来道艺合一,道给于艺的深度和灵魂,艺又表现道的形象和生命,从而使得有生命和灵魂的艺术才是真善美。我们纵观中国的绘画、书法、音乐、戏剧、舞蹈等,他们都是相通的,他们中间都有带着舞蹈的元素,仿佛在舞蹈的动态中表现着美和空灵。 “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的冠冕。它把中国传统重旋律重感情的 ‘线的艺术’推上了又一个崭新的阶段,反映了世俗分子上升阶段的时代精神”。8如中国的绘画,从新石器的原始图腾到商周青铜器时代的图案艺术,再到晚唐的敦煌壁画,其中无论是动物人物风景无不具有动感舞蹈般的美,敦煌的壁画更是印证了这一点,这就是古人对绘画美的一种意境。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音乐,杜佑就这样描述过音乐:“夫乐之在耳曰声,在目曰容,声应于耳,可以听知;容于心,难以貌观,故圣人假于戚笙,以表其容,发扬蹈历以见其意。声容造和,则大乐备矣。”
9这就是最初乐与舞的情形。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有了戏剧,戏剧更是将音乐和舞蹈密切结合的形式,从我国的京剧就可以看到京剧中随着背景音乐而舞之,其实它的动作就是来源于舞蹈,在这优美舞蹈般的动作中令人陶醉其中,这就是京剧的魅力之一。而我们的书法历史上更是诸多有趣的故事,唐人的张旭就是在观舞蹈而入其书法之境的,有故事为证:“张颠见公孙大娘舞剑,从而笔势益振。”挥出了带有舞蹈姿势和音乐节奏的草书,蜿蜒如龙蛇,时而旋转如风,时而纵横跳动,难道这不是舞蹈吗!由此可见书法不是一门毫无联系的艺术,书法的美是与时代的音乐、舞蹈、戏剧的美是相互渗透的。这各门艺术之间的联系对丰富我们的书法也是极其重要。
然而时下的人对于现代的书法,有几方面的情况。有的只停留在书法的狭隘领域去研究书法的前途,不与相关门类结合起来,这容易造成书法源泉的枯竭,这样使得书法缺少发展的养分。有的是盲目的推崇西洋的文化,将一些西洋的理论强套于书法上,企图创造另类的书体,这样容易脱离了书法的本源;还有的是极端的保守分子,认为书法就是古法,将目光停留在原地,不思进取,这样就容易导致书法丧失发展的生命力。故此,我认为传统书法与现代书法不应该是有分水岭的,而是继承与发扬的问题,我们得承认即使时代不同,但书法的本质不该有变,这才是继承与发展的科学观。如若我们一味追求个性另类,甚至将书法变成不可认读的纯粹的抽象图像,那无疑是丧失了书法这门艺术。中华民族5000年来的文化,一路走来沉淀的是先哲的智慧与精神,儒、道、墨、等家的思想无时无刻的贯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史,无时无刻的影响着对美的追求的标准。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文化都受到其渗透影响,要明白他们的根是根植在中国的文化上的,并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发扬流传至今,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保持自信。书法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她本身承载着丰富的艺术内涵,她应该是有生命和灵魂的,离开了人类思想感情在书法的流露,单单复制古人的作品也是没有生命的。书法除了是一门技术,她更是一门艺术,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得不苦苦追寻书法的深层次的发展规律,将其内在的精神和外表的法度吸进,虽然过程是漫长和艰辛的,但又是必经阶段,否则就无法谈及书法。有了这一阶段我们才能明白中国艺术的真善美,我们才能融入时代精神个人情感,创作出具有时代书法精品。在此,如何是好!我们不妨品味下宗白华的话:“艺术家是个小造物主,艺术品是个小宇宙,她的内部是真理,就同宇宙的内部是真理一样。”。10我们当代的书法人应该把自己当成是书法作品的造物主,除了埋头临池,我们还得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与各门学科结合不断深入研究与开拓,使得书法这门艺术真正的道艺合一,也许这样我们现代书法的天地会更宽广,现代书法的路会走得更远更辉煌。
注释:
1《辞海》对“艺术”的解释。
2宗白华:《美学散步》第24页。
3《庖丁解牛》(《庄子·内篇·养生主》。
4李泽厚:《美的历程》第70页。
5邱振中:《书法的形态和阐释》第34页。
6梁漱溟:《中国文化的命运》第102页。
7邱振中:《书法的形态和阐释》第225页。
8李泽厚:《美的历程》第178页。
9杜佑:《通典》。
10宗白华《美学散步》第2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