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刻石赏析
  • | 2019-06-01
  • | 阅读
  • A|A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各诸侯国统一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政权。随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完善统一的政治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统一度量衡制、车同轨、书同文等等,其中统一文字的“书同文”,对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的发展、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自为政,尽管都是使用汉字,但在许多字形的写法上却各不相同,如同各地的方言一样,彼此差别很大。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整理文字,废除六国文字中与秦国不相同者,再将秦国统一前使用的大篆加以规范、简化,形成了一套新的字体——小篆,作为秦朝的标准字体。今天所能见到的秦朝小篆书法,主要是秦始皇巡游各地时留下的刻石书迹。
始皇帝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先后四次率领群臣巡游四方,在今天山东邹城市的峄山、泰安市的泰山、诸城市的琅琊山、烟台市的芝罘山、河北秦皇岛市的碣石、浙江绍兴市的会稽山等处,都留下刻石。这几处刻石的内容都是歌颂秦始皇的功业和威德,书体则是标准的小篆。到秦二世的时候,又命人在每块刻石上加刻了一篇二世诏书。时至今日,这几处刻石只有琅琊刻石还存有十三行八十余字,现藏国家博物馆;泰山刻石残存九字,现藏泰安岱庙中;其余几处刻石都已被人为破坏或自然侵蚀所毁灭。

琅琊刻石

琅琊刻石拓片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统一集权的皇帝,秦始皇的许多做法都对后世起到榜样的作用,其刻石记功的行为,更是开启了风气,历代帝王无不喜好刊石刻铭,歌功颂德,都是出于对秦始皇的崇拜和仿效。据文献记载,上述秦代刻石都是不太规整的石柱形状,四面刻字,从碑刻形制上说是属于碣,但其已经具有了碑的特征。秦刻石上所使用的小篆字体,在汉字演变和书法发展的历史上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古代文献在谈到小篆时,都把李斯作为小篆书体的创立者,甚至说秦代刻石上的字迹即是由他所书写,都是推想之言,并无确切依据。不过李斯既然参与了书同文的工作,说他是一位擅长小篆的书法家应该不会错。

泰山刻石
与先秦时期面目繁多、形体各异的篆书字体相比,小篆从结构规律到书写技法都呈现出整齐、规范的全新面貌。至此,汉字的古文字时代已经走到顶点。从汉代开始,各种实用性的书写都演变为使用更加简便的隶书字体,篆书只保留在某些特定的庄重场合才使用,后来更演变成一种专门表现书法艺术的书体。后世的书法家尤其是专攻篆书者,都把秦朝的小篆视为篆书艺术的高峰和追求境界,特别是到了清朝,在金石学、文字学复兴的带动下,篆书书法重新繁荣,而清代篆书繁荣的基础便是建立在对秦朝小篆的研究和取法之上的,许多书家都以学习和继承李斯的小篆风格为标榜,成为一时风气。
如前所述,秦朝的那些刻石原物到唐代时基本都已毁灭,残留至今的琅琊刻石和泰山刻石存字既少,而且都已漫漶不清,因此,早旧的拓本就显得非常珍贵了。在宋代时候,还有琅琊、峄山、泰山、会稽四种秦刻石的原石拓本流传,于是就有人按照原拓分别重刻了这些刻石,有的重刻不止一种。尽管重刻已不是秦朝原物,但由于是根据原拓所刻,能够较好地保存秦刻石的风格面目,所以也成为后人学习篆书的良好范本。至于原石拓本,琅琊刻石有清代拓本留存,还能看出字形笔势;另外泰山刻石也有乾隆年间尚存二十九字的拓本流传,这些在今天看来已经十分宝贵了,都是碑帖收藏家追逐的珍品。
本文发表于《文艺报》2015年3月16日7版

点赞

本文电脑端返回顶部
上一篇 下一篇
石艺张专业刻字,石头刻字摩崖石刻,如有刻字需求请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