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刻石自元、明两代以来,崂山刻石甚多,宫观寺院碑碣林立,高山古洞摩崖连壁,分散在整个山区,诚为可观。
清代光绪年间,即墨人黄肇颚编纂《崂山艺文志》时,曾对崂山的刻石作过考察,但因崂山地域宽广,山路崎岖,难以全部搜罗。1928年纂修《胶澳志》时,曾派拓手两人入山寻拓,恰逢霖雨为灾,中途折回。30年代,袁榕叟、唐廷章曾入山经年,寻得崂山刻石及碑记共242处,拓片200余帧,后亦散佚不存。嗣后,在漫长的岁月里,遍布崂山的刻石任风雨剥蚀和破坏。“文化大革命”中,崂山庙宇碑碣毁坏殆尽,所幸摩崖刻石质地坚硬,有的高不可及,凿砸困难,残存尚有100余处。1979年,青岛市成立“崂山风景点恢复领导小组”,组织专人恢复和增刻崂山的摩崖刻石,1980年3月15日开凿试刻,1982年8月1日基本完工。此次由政府领导、大规模、有组织地恢复和增镌刻石活动,在崂山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初步查得残存摩崖刻石及题刻121处,又增补刻石106人,合得227处,另外,在山区偏远处仍有刻石数十处未能勘察修复,共计崂山之刻石为270余处。自90年代以来,随着崂山的旅游开发,又陆续增加了一些新的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