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山摩崖石刻
  • 佚名
  • | 2013-07-31
  • | 阅读
  • A|A

铁山摩崖石刻亦称“小铁山摩崖刻经”、“匡刻经”,位于邹城北铁山之阳一倾斜45度的巨大花岗岩石坪上。 石坪南北长66.2米,东西宽16.4米,面积1085.68平方米。刻石正上方有阴线刻巨龙、云气、佛光图案。佛光图下镌字,右侧刻佛教《大集经》,左侧刻《颂文》,经文下部刻《题名》三部分。

铁山摩崖石刻位于山东邹县城西北铁山之阳的一块斜坡为45度的面积1037平方米的巨大花岗岩石坪上。刻石南北长66.2米,东西宽16.2米,面积1085平方米。根据刻石的内容可分为经文、石颂、颂文和题名四部分。经文,系摩崖刻经的主要部分。17行,现能够辨认的近800字,经文排列整齐,行距匀称,界格清晰,内容为佛教《大集经穿菩提品》,字体以隶为主,篆楷意味浓厚,间有行草。石颂,位于经文上端之西,刻“石颂“二字,篆书,直径90厘米,系颂文的标目。颂文刻于经文右侧,12行,字径22厘米左右,隶书为主。颂文记述了刻经的位置及周围环境、经主家世、刻经年代,并特别赞美了刻经书法艺术的精妙,颂文记述的刻经时间为:“皇周大象元年岁大渊献八月庚申朔十七日“,即公元579年。
铁山摩崖石刻
题名位于刻经的下部,记叙了宁朔将军大都督任城郡守经主孙治等的名字和摩崖刻经的书写者安道壹。根据字体大小、内容和位置,可分为金刚经文、石颂大字及颂文、傍石题名三部分。皆刻于北周大象元年,书写者为北齐僧人安道壹。金刚经17行,共900余字,字径大小不一,约在四十至六十厘米之间,石颂每字宽70-95厘米,高80厘米,系颂文标目。颂文字径较小.其内容为记述经书、书写者及刻经年代。整个石刻书法奇伟,可与泰山经石峪刻石相媲美。
摩崖石刻内容
铁山摩崖石刻著名石刻内容有
《大集经》南北长33.55米,东西宽12米,经文共17行,940字。由于风化剥蚀,现能辨认795字。经文内容为佛教《大集经·穿菩提品》。字径一般在40至60厘米间,最大者78厘米,最小者30厘米。字体以隶为主,然篆楷亦浓,又夹行草。用笔以圆为主,个别笔画辅以方笔。被誉为“通隶楷、备方圆,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颂文》 部分,上篆刻“石颂”两大字,每字字径近1米见方,是颂文的标目。今“石”字仍较完整,“颂”字仅有“公”旁可辨,“页”字已残缺不清。颂文2行,614字,已残毁177字,现存437字。每字径22厘米左右。其内容有对铁山摩崖的位置、地理环境的记述;有对铁山刻经经主西汉丞相匡衡的后代匡吉吉于北周大象元年(579
年) 请大沙门名僧安道壹敬写《大集经·穿菩提品》”的记述;有对经文周围刻画的祥瑞图象的记述; 还有对刻经书法艺术的高度赞扬之语。 以颂文中“寻师宝翰”、“敢辑遗训”之词句分析,颂文的作者当系安道壹的弟子。
《题名》原应10行60字,现仅存6行44字。据《邹县续志·金石志》及清代拓片,题名为□任城郡/功曹南平阳县/功曹大都维那/赵郡李巨敖/宁朔将军大都督任/城郡守经主孙洽县令/东岭僧安道壹署经/齐搜扬好人平越将军周/任城郡主薄大都维那/闾长嵩/,以其中“东岭僧安道壹署经”一句,当系安道壹为刻经的题名。

山东省邹城是一个被山峦环绕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这些秀丽的山川之中,保留了铁山、岗山、尖山等一批珍贵的古代摩崖石刻,这其中,位于邹城北郊铁山公园内西侧的铁山,有一面长约66.2米,宽约16.2米,面积约1085平方米的铁山摩崖石刻,被专家誉为中国最大的碑刻摩崖之一。刻石的内容由经文、颂文、题名三部分组成。经文为佛教名篇《大集经》的摘录,南北排列17行,每行6到60个字,共944字,其中700余字清晰可辨,每个字字大如斗,字径在45 至60厘米之间。石刻壮观博大,气势恢宏,整整占据了铁山的一面山壁。(国宝档案 2010年 第216期)以下是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关于铁山摩崖石刻的视频。

点赞

本文电脑端返回顶部
上一篇 下一篇
石艺张专业刻字,石头刻字摩崖石刻,如有刻字需求请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