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校训石-厚德博学 经济匡时
  • | 2025-10-18
  • | 阅读
  • A|A

上海财经大学校训释义

厚德博学 经济匡时是上海财经大学校训, “厚德”语出《周易》:“君子以厚德载物”;“博学”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934年,著名学者马寅初为上财人题词“经济匡时”,寄望上财人“胸怀祖国、志存高远、服务于国家、奉献于时代、担负起天下兴亡的重任”。
校训释义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上海财经大学党校副校长章忠民教授负责起草,经广泛征集意见、由上海财经大学文化建设委员会组织校内外专家评议,最终形成文稿。  巍巍乎,金陵商科至沪申上财,易地延展不止;荡荡乎,分并撤转升三落三起,百年生生不息。沧桑砥砺,续命传薪,树我师生之魂魄:“厚德博学①,经济匡时②”,聚师生之仁智勇用,是为校训。
 树木不易,树人其难。崇师德学德,终见③仁德,育公德私德,必成君子之德;淹贯④旧学今学,覃研⑤国学西学,财经人文旨在修身致用。经世济民,报效社稷,行平运之道乐为人先;匡时扶正,匹夫有责,行逆运之道不甘落后⑥。厚德者仁,博学者智,经济者用,匡时者勇。惟此,我上财师生修己以敬以安百姓,行仁智勇君子之道惟在大用,以为己任。 丛林商海,黾黾孳孳⑦;科教文服,相得益彰,联跗并萼⑧,百年千秋。是惟厚德博学,可以经济匡时。⑨
上海财经大学校训
上海财经大学校训书法:厚德博学 经济匡时
    ①厚德语出《周易》:“君子以厚德载物”;博学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②1934年,著名学者马寅初为上财人题词:“经济匡时”,寄望上财人志存高远,担负起天下兴亡的重任。
 ③见【xiàn】古同“现”,出现,显露。《论语·泰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④淹贯【yān/guàn】意指:深通广晓。(唐)杨炯《杜袁州墓志铭》:“淹贯义方,周览典籍。”
 ⑤覃研【tán/yán】意指:钻研,深入研究;覃:深广,延长。《明史·儒林传一·王应电》:“覃研十数载,先求圣人之心,溯斯礼之源。”
 ⑥《后汉书·荀爽传论》:“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跡以匡时。”
 ⑦黾黾孳孳【miǎn/miǎn/zī zī】形容:勤勉。《诗·邶风·谷风》:“黾勉同心”;孳,通“孜”,勤谨,不懈怠。《礼记·表记》:“俛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⑧跗萼【fū è】意指:花萼与子房,亦借指花朵。(宋)宋庠《奉诏赋后苑诸殿牡丹》:“灵囿先春启,联跗应候开”;(唐)刘禹锡《武陵北亭记》:“庭芳万本,跗萼交映,如公之家肥炽而昌也”;跗萼亦作“跗鄂”,《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因用以比喻兄弟般的亲密关系。
  ⑨附释:
第一,追溯上财先辈郭秉文、马寅初之核心教育理念:重视品德教育、施行精神训练(人格训练);贯彻今日办学理念:“面向社会、求真务实、立德树人、经世济国”。
第二,学校责承教师恪守师德,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追求通晓古今、学贯中西之博学境界,做术有专攻、教有所长的“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习近平语)。
第三,学校立德树人,从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诸方面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素质、知识、能力、体格全面发展;教导学生求真务实、潜心钻研,涵养学德以成仁成君子,成为具有全球视野与民族精神、富有创造力决断力组织力的卓越财经人才。
第四,学校倡导探索真理、促进知识创造与传播,崇尚学术自由、推动学术进步,旨在经世济国,面向社会、参与公共服务、引领社会发展;学校致力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学习他国优秀文明成果,旨在匡时扶正,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经济匡时 马寅初题字
经济匡时 马寅初题字
匡时:匡扶时局。1934年,著名经济学家 马寅初 为上财毕业生题词“经济匡时”,寄望上财学子胸怀祖国、志存高远、服务于国家、奉献于时代、担负起天下兴亡的重任。经济匡时的信念。学校与国家民族的兴衰前途紧密相联。国家民族兴旺发达,则学校事业乘势发展;国家民族遭遇动荡,则学校事业面临坎坷。

上海财经大学校训石简介

校训石
校训石位于武东路校区同德楼前草坪上,前面矗立着马寅初雕像,校训石上携刻题写的“经济匡时”校训。
家马寅雕像与校训:“经济匡时”
马寅初雕像与校训:“经济匡时”

点赞

本文电脑端返回顶部
上一篇
石艺张专业刻字,石头刻字,书法刻字,摩崖石刻,如有刻字需求请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