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经石峪石刻之传说
  • | 2019-05-29
  • | 阅读
  • A|A

泰山经石峪的传说
过斗母宫,有一小径斜向东北,夹岸桃李,蔚然深秀。初春三月,柳绿桃红,溪水潺潺与百鸟齐鸣。越小溪拾级而上,有石坪数亩,上刻金刚经,字大如斗,笔锋纵横波澜,苍劲有力,被誉为“榜书之宗”。这便是享有盛名的经石峪。石坪后依峭壁,壁上刻有“暴石经”三个大字,下面的故事,全在这“暴经石”里。
《暴经石》石刻
《暴经石》石刻
传说,当年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曾路过此峪。当时峪中河水泛滥,波涛如怒,既无桥又无船,四周又空无人家,这可怎么过?事都出在唐僧这个凡夫俗子身上,不然悟空他们早过河去了。四人正在着急,只见河中有一只大乌龟飘飘游来,对唐僧说:“大慈大悲的师父,切莫着急,让我来背你过河。”唐僧十分感激,忙问道:“你是何人,何以能言语?”乌龟说:“我本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触犯天条,被逐出天庭,到凡界托生为龟,求你到老佛爷面前,多说好话,把我超度上天,我将感激不尽。”乌龟言辞凄切,说话间眼含热泪。唐僧历来以修好行善为己任,听他这一说,唐僧非常同情,莫说还帮唐僧过河,就答应了下来。
等到唐僧西天取经回来,乌龟已在这里等候多时了。唐僧一到,便兴致勃勃地问:“老佛爷答应了吗?”却说唐僧历尽艰险,一心取经,几次死里逃生,差点把命搭上,早把它这茬给忘得一干二净了。唐僧见了乌龟,不禁汉颜,自愧有负于它,连忙赔罪。乌龟本是满怀的希望,不想唐僧却又泼来一盆冷水,很不高兴,可是见唐僧赔罪那样心诚情切,也不好说什么,不过心里总有点无名之气,便想略施小计,乘机报复他一下。于是,又叫唐僧上了背。
乌龟驮着唐僧,悠悠摆摆地到了河中,它见已是水深流急,便把身子一晃,将唐僧掀到河中。唐僧哪里想到这乌龟怀此歹意,结果连人带马(经卷自不必说)一齐掉进河里。幸亏有个能钻天入地、功夫非凡的徒弟孙悟空,才把唐僧救了上来。等到把经卷捞上来,早已在水中泡透了,师徒四人只得把历尽千辛万苦取来的金刚经,一页页拆开,放在石坪上晒。结果折腾了大半天,等晒干去收时,才发现经文早已入石三分,贴在石头上揭不下来了。
以后,人们便把这条峪取名叫“经石峪”,把唐僧师徒晒经的石坪取名“暴经石”。现在能看到的经文共有一千零六十七字。
---------------
经石峪照片
经石峪照片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摩崖刻石 经石峪-位于泰山斗母宫东北,有岔路盘道相通,过漱玉桥、高山流水亭、神聆桥即至。峪中有缓坡石坪,上刻隶书《金刚经》,俗称晒经石。
泰山经石峪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摩崖刻石 经石峪《金刚经》刻石位于斗母宫东北,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经文刻于面积2064平方米的缓坡石坪上,自东而西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采用后秦鸠摩罗什译本,计44行,每行125字或10字不等,字径50厘米。经刻历千余年风雨剥蚀、山洪冲击、游人践踏、捶拓无度,已残泐磨灭过半,现仅存经文41行、1069字(包括可认读的残字和双勾字)。
金刚经拓片
金刚经拓片
刻石无年月和书刻者姓名可考。明王世贞认为,“传王右军书,非也,然笔力古劲,非唐人不能作”。明孙克宏《古今石刻碑贴目》则称:“今考其笔法,与邹县北齐韦子琛刻经同出一手,其亦为韦氏无疑。”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记载: “北齐武平时,梁父令王子椿好内典,尝于徂徕刻石经二,并勒诸佛名,字迹瑰异,> 与其如出一手。是经当亦子椿所作也。”1989年《书法》第二期载王恩礼、赖非撰《铁山(石颂)的初步考察与研究》认为,此刻与邹县铁山摩崖经刻如出一人之手,字径、书体、风格极为一致,由此断定为东岭僧安道壹所书。以上诸说皆无定论,察其笔势风格疑为北齐人书。据史书记载: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后迅速得以蔓延,历经东汉和西晋300多年的发展,至东晋时传入泰山。南北朝时,佛道盛行,周武帝深知沙门祸国,便于建德三年即公元574年下令灭佛;建德六年,北周灭北齐,武帝仍然下令毁灭齐国境内的佛教。这就是被佛家所说的“四大法难”之一,因此经石峪的经刻被迫中断。在这里我们还可看到最后第15行的十几个描红双勾字,只勾勒出了主体轮廓。因此,整个刻石没有落款,给后人留下了千古疑案。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多有一些不常见的俗字,其中“万” 、“无”二字,竟与现行通用的简化字相同。这对於研究我国书体的历史演变和书法艺术成就,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高山流水亭
壁立石屏向日明 小亭危坐午风情 弹琴人去知何日 尚有高山流水亭 明-李戴
高山流水亭位于斗母宫东北、经石峪西炮高岭上。为明隆庆六年(1572年)都察院右佥都御使总理河道提督军务万恭所建。亭为四柱方形石亭,边长6.1~6.6米,通高4.4米。柱上施角梁、扶角梁、金枋、单脊四注顶,浮雕瓦垄、勾头、滴水等,柱间上部施额板.
高山流水亭
泰山经石峪高山流水亭,传说是伯牙抚琴的地方。此地风景恰切得诠释了古琴曲《高山流水》的大神韵。概因此附会于伯牙与钟子期知音的故事。
泰山经石峪石刻,在山东泰山斗母宫东北一公里山谷之溪床上。上刻隶书《金刚经》,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故俗称“晒经石”。一片大石坪上,镌刻着1400多年前摩勒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部分经文,字径50厘米,佛教《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原本全1卷、32分目、5172字,经刻只刻到15分目“特经功德兮”,计44行,每行125字或10字不等,共有2799字。石刻历经千余年风雨剥蚀、山洪冲击、游人践踏、捶拓无度,已经残灭过半,现在仅存经文41行、 1069个字。
。是现存摩崖石刻中规模空前的巨制。清杨守敬说:“北齐《泰山经石峪》以径尺之大书,如作小楷,纡徐容与,绝无剑拔弩张之迹,擘窠大书,此为极则。”清人冯云鹏在《金石索》中盛赞:“如印泥画沙,草情篆韵,无所不备。”用笔安详从容,风神淡泊雍荣大度,结体奇特斜倚相生,充满个性。被尊“大字鼻祖”和“榜书之宗”。
《经石峪摩崖刻经》每个字有半米大,书法以隶书为骨架,又吸收了魏碑和篆书的艺术内涵,创造了中国书法史上绝无仅有的隶楷书法艺术。经石峪摩崖石刻,笔法跳跃,点画峻厚,骨力遒劲,笔锋犀利,以隶为主,富于变化,有的急如猛浪狂奔,有的缓似流水潺潺,曲直顿挫之中,流露出一种民族乐曲的旋律美。书法家毫无拘束地把真草隶篆各体风格精华融入其中,给我们留下了一部民族文化的宝典大作。
清代康有为赞誉石刻为“榜书第一” 。经石峪石刻结体之大、规模之巨,堪称“天下第一”,历来被视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
泰山经石峪
泰山经石峪
泰山经石峪刻经 --------
又称《经石峪金刚经残字》,位于泰山南麓斗母宫东北山峪的自然坪坡上,北齐镌刻,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摩崖刻经。
石坪南北长40.8米,北部宽60米,南部宽32米,总面积约2064平方米。石坪上自东而西镌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44行,每行10字~125字不等,共2799字。因历经一千四百余年的风雨剥蚀、山洪激荡及人为破坏,现残存41行,共1069字。字径50厘米,以隶书为主,兼有楷、行、篆、草笔意。还有22个只勾勒出了主体轮廓,尚未镌刻的双勾字,末尾未署刻经年代和书者姓名,此项工程当属因故善始而未善终。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是佛教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最流行的一部。“金刚”意为金中最刚之意,引申为牢固锐利,无坚不摧。“般若”意为“智慧”。“波罗密”是彼岸及无极之意。佛教认为,佛教徒只有以金刚般坚忍不拔的毅力,加上潜心投入的智慧,再经顺乎宇宙发展规律的途径,才能达到彼岸的极乐世界。《金刚经》全文共五千余字,分上、下两篇,经石峪刻经是它的上篇。
经石峪刻经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书法浑穆简静,纵逸遵劲,笔势奇古雄秀,结体宽博精谨,空灵淡远。在总面积2064平方米的巨大花岗岩石坪上,镌刻着纵横成行,错落有序的一个50厘米的大字,其场面、氛围可谓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被世人誉为:“大字鼻祖”、 “榜书之宗”。刻字以隶书为主,兼有篆、行、草、楷的意态,富于变化,各具神态。用笔刚柔自如,落墨雍容,挥笔安祥,神采潇洒安闲。经石峪刻经把书法艺术和佛教的境界及泰岱的神韵自然而和谐地揉合在一起,是浑然天成的上乘佳作,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
经石峪刻经不仅在中国书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而且对于中国宗教史、文化史等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局部照片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局部照片
刻经的刊刻时间和书写者,成为千古之谜。明王世贞认为:“俗传王右军书,非也。然笔力古劲,非唐人不能做。”明孙克宏认为:“今考其笔法,实与邹城市北齐韦子琛刻经同出一手。”清人聂鈫断为北齐梁父令王子椿所作。李佐贤、魏源认为书写者是北齐书僧安道壹。1961年郭沫若来泰山,留下了:“经字大如斗,北齐人所书”的诗句。今察其笔势风格,与邹城市铁山刻经三致,应是北齐的作品,书写人可能是安道壹。
经石峪刻经中断刻写的原因当与北周武帝灭佛有关。北朝时,佛道盛行,势力膨胀,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危及到封建王朝的稳固。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下令灭佛,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灭佛。第二次灭佛是北周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年)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齐,武帝下令灭齐国境内佛教。泰山在建德六年以前属北齐管辖,经石峪刻经很可能始刻于周灭齐之前。周灭齐后,刻经被迫中断。
在刻经石坪北部刻有“暴经石”三个大字。周围还有宋、明、清、民国及现代观经、誉景、题诗石刻二十余处。
为保护经石峪刻经,1967年后,当地人民政府修筑了拦水坝、石栏,防止了泥石的冲刷和人践踏的破坏。1975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撰稿:王笑巍 来源:《山东文物丛书》)

点赞

本文电脑端返回顶部
上一篇 下一篇
石艺张专业刻字,石头刻字摩崖石刻,如有刻字需求请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