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岩摩崖题刻
  • | 2015-01-20
  • | 阅读
  • A|A

  通天岩位于赣州市西北郊,距市区约10公里,是石窟风景区的中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天胜景摩崖石刻
  通天岩现存有唐宋时期的窟龛315处,共计造像359躯,造像主要分布于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主岩和翠微岩四处,其中,忘归岩正面保存有罗汉像1尊,背面保存有罗汉像6尊,龙虎岩保存有罗汉像3尊,其余造像均分布在通天岩及与其相毗邻的翠微岩。
造像石刻
  据调查统计,通天岩景区现保存有摩崖题刻128品,其年代上起北宋,历南宋、元、明、清、至今凡九百余年未曾间断,年代最早的为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所刻,年代最晚的系1948年所刻。题刻所用字体,以正楷和行书为主,部分使用隶书、草书、篆书。文体形式有题名、题记、诗词、佛龛造像记、书联、匾额、吉祥文字等。其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是研究我国书法石刻艺术和地方历史的宝贵资料。
造像摩崖石刻
  通天岩摩崖题刻中字数最多的作品位于龙虎岩,全文406字,刻于南宋嘉定十年,字数最少的作品位于玉水池旁的石壁上,仅有“玉旁”两字,篇幅最大的作品位于忘归岩正面数十米高的丹崖绝壁之上,高3.5米、宽2.3米,气势宏伟,如日月行行空,为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建安李大正所题,篇幅最小的,位于忘归岩穿洞的洞壁上,高仅0.35米、宽0.55米,系1938年的作品。
通天岩摩崖石刻
石壁碑文
  在通天岩的摩崖题刻中,以宋代的胡榘、李大正,明代的王阳明、唐邦佐等人的题刻为上乘之作,特别是王阳明、唐邦佐等人的题刻为上乘之作,特别是王阳明镌刻在忘归岩的五言律诗一首,对其后的题刻影响极大,而唐邦佐的题刻,则堪称是书江艺术的极品。


古代文人旅游,重视人与自然的互动,希望通过自己在旅游过程中所创造的诗、文、词、题名书法等“文化”,给山水增辉,与天地同寿。因此,古人在旅游时,就特别重视在风景名胜留下一点痕迹,希望通过金石文字与无情的时间抗衡,而摩崖题刻正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它源于秦始皇时期的泰山刻石,历两千多年,一直沿续到今天,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 
    在我国名山胜景区崖壁上,往往都保留有历代文人雅士的摩崖题刻,成为景区中十分重要的人文景观,具有“江南第一石窟”美誉的通天岩石窟也不例外,那遍布于丹崖绝壁之上,琳琅满目的摩崖题刻,乃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一份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通天岩石窟现保存有摩崖题刻128品,时间上起北宋,历南宋、元、明、清、民国凡九百余年而未曾间断。通天岩摩崖题刻的文体形式有题名、题记、诗词、佛龛造像记、书联、匾额、吉祥文字等,是研究我国书法石刻艺术和地方历史的宝贵资料。在游览通天岩自然美景的同时,细细品鉴那百余品题刻,既能得到艺术美享爱,又能收到读史的功效,在此处笔者仅介绍通天岩摩崖题刻之“六最”。 
    1、年代最早的题刻 
    通天岩镌刻年代最早的摩崖题刻,位于翠微岩洞穴上部的正中,全文是“莆阳陈进之率温陵林安节、杨子常、肖如晦、曾宝臣,熙宁癸丑孟春二十六日同来。”熙宁是北宋神宗的年号,系公元纪年的1073年,距今已有九百四十年了。 
    2、年代最晚的题刻 
    通天岩景区中,镌刻年代最晚的题刻位于忘归岩正面。当人们沿石阶登上忘归岩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 “可归, 民国三十七年用石鼓文字题岩,子真鲁元。”“可归”二字用的是秦刻石鼓文字体,落款使用行书,这是通天岩唯一一品用篆字书写的题刻。 
    3、篇幅最大的题刻  
    篇幅最大的题刻,位于忘归岩的正面。这品高3.5米,宽2.3米的巨幅题刻,字大如斗,镌刻于数十米高的绝壁之上,其气势恢宏,如日月行空。这品题刻全文36字,“建安李大正将命冶铸,淳熙乙未春二月廿三日,奉亲携孥来游通天岩,表弟括苍吴昂同行。”作者李大正是南宋时人,与辛弃疾交往甚深,曾在赣州任提点坑冶一职,他还在通天岩留下了“通天岩”三个大字。 
    4、篇幅最小的题刻 
    篇幅最小的题刻,位于忘归岩穿洞的洞壁上,高0.35米,宽0.55米,刊刻着“二七、七、七  同济  露营纪念”共10个字。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同济大学曾一度迁址于赣州,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七月七日,该校师生在通天岩举行了露营活动。 
    5、文字最多的题刻 
    文字最多的题刻位于龙虎岩,全文406字,是一篇游记。作者是当时任赣州知州留元刚的友人或僚属,其文作于嘉定十年(1217年)。 
    6、文字最少的题刻。 
    文字最少的题刻位于通天岩玉水池旁的石壁上,仅有“玉岩”两个字,其刊刻的时间和作者均无从考证。玉岩是通天岩的别称,赣州八景中有一景是“玉岩夜月”,指的就是通天岩。 
   



点赞

本文电脑端返回顶部
上一篇 下一篇
石艺张专业刻字,石头刻字摩崖石刻,如有刻字需求请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