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的石刻艺术
  • 佚名
  • | 2013-03-18
  • | 阅读
  • A|A

隋唐的石刻艺术
隋、唐雕塑艺术的重大发展
隋,唐时代雕塑艺术的发展,也和前代同样,是由于统治阶级为了显示帝王权威而雕制的陵前石雕和墓中随葬俑人,以及宗教偶像的广泛应用,才得以发展兴盛的。隋、唐,尤以唐代统治者,继秦、汉、南北朝之后,为自己大造陵墓,并在陵前广置石雕人马作为仪卫,仅唐代十八帝王陵墓前所雕石人石兽等,当不下数百件之多。所有这些雕像和为数更多的墓内俑人,绝大多数都是以现实为依据,运用写实手法雕塑出的,它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表现形式上,所有的石雕、铜铸、木雕、泥塑、陶瓷塑以及夹苎、锤镍等等,唐代都已普遍盛行。史载:唐代的雕塑工艺技术非常发达,国家设立工部,管辖全国工匠,并设立将作监甄官署,掌琢石、陶土之事,供石磬、人、兽、碑、柱、瓶缶等器(《新唐书·百官志》)。由此当可训练出各类技术人材如石雕刻和陶塑工匠等等。由于各有专业,因而能展其所长。更加以在官府作坊中,奴隶性质的劳役制逐渐走向手工业工匠的工艺制,工匠们的积极性得到相应的发挥,再加上统治阶级的需要,雕塑艺术必然得到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纪泰山铭》
开元十三年,唐玄宗为宣扬国力,挑选各种颜色的马各一千匹,组织了浩浩荡荡的队伍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在大观峰下凿出巨大的摩崖石碑。俗称“唐摩崖”。
  
碑文《纪泰山铭》,由玄宗亲自撰写,用隋唐风行的八分字体凿就于石崖之上,其书浑厚苍劲,“若鸾凤翔于云烟之表”,碑铭典雅,遒逸婉润。整个石碑布局匀称,结构谨严,气势雄伟。全文边题目整整一千字,碑文为唐玄宗李隆基东封泰山时所撰书,记述了封禅告祭之始末,申明封禅的目的是为苍生祈福,铭赞高祖、太宗、高宗等先皇之功绩,表明自己宝行三德(慈、俭、谦)之诺言。其中最后两句:“道在观正,名非从欲”。  

唐摩崖在玉皇顶盘路东侧,大观峰削崖为碑布满了历代题勒,其中最著名的是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年)登封泰山时御制御书的《纪泰山铭》,摩崖高12.3米,宽5.3米。碑文24行,每行51字,现存1008字(包括题“纪泰山铭”和“御撰御书”等字)。除“御撰御书”4字和末行年、月、日为正书外,其他均为隶书,字大25厘米,额高3.95米。隶书“纪泰山铭”2行4字,字大45×56厘米。唐摩崖“纪泰山铭“刻石,形制端正,气势雄伟。  

后人题“天下大观”四字于其上部,因而此峰又称大观峰。唐摩崖书法遒劲婉润,端严浑厚。因长期遭受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铭文现已残26字,不可辩认的6字。周围还有宋摩崖、清摩崖及明清刻石75处。


内容主要为——

朕宅帝位,十有四载,顾惟不德,懵于至道,任夫难任,安夫难安,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心之浩荡,若涉于大川。赖上帝垂休,先后储庆,宰衡蔗尹,交修皇极,四海会同,五典敷畅,岁云嘉熟,人用大和。百辟佥谋,唱余封禅。谓孝莫大于严父,谓礼莫尊于告天,天符既至,人望既积,固请不已,固辞不获。肆余与夫二三臣,稽虞典,绎汉制,张皇六师,震叠九宇,旌旗有列,士马无哗,肃肃邕邕,翼翼溶溶,以至于岱宗,顺也。  ......(内容省略)
佚后求仙,诬神检玉。秦灾风雨,汉污编录,德未合天,或承之辱。道在观政,名非从欲。铭心绝岩,播告群岳。

点赞

本文电脑端返回顶部
上一篇 下一篇
石艺张专业刻字,石头刻字摩崖石刻,如有刻字需求请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