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区知名的摩崖石刻
  • | 2014-10-15
  • | 阅读
  • A|A

怡亭铭摩崖石刻
位于鄂州市区大北门江边。崖上原刻有晋代陶侃,唐代元结、李阳冰,宋代苏轼等名家题记,故又有“苏门”、“陶石”之称。今除唐代李阳冰篆书刻石外,余者皆毁。怡亭铭石刻长1.2米,宽0.5米,由篆隶二种书体组成。篆序6行,每行4字,每字径约12厘米,共22字,系李阳冰篆。隶铭8行10句,每字径约5厘米,共56字。内容如下:“怡亭裴郾卜而亭之,李阳冰名而篆之,裴虬美而铭之日:峥嵘怡亭、磐礴江汀;势压西塞,气涵东溟;风云自生,日月所经;众木成幄,群山作屏。愿余逃世,于此忘形。永泰元乙已夏五月十一日陇西李莒。”石刻成横批状。横批下刻有清代金石家巴慰祖题名隶书:“歙巴慰祖,着舟于此,遍览旧迹,得元次山题名于郎亭山下岛中,水落始见,留连十有七日,手拓诸摩崖而去,同游苏门陶石,即时则乾隆五十一年之孟春也。”计六十二字。1981年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建有怡亭公园。
鄂州怡亭铭摩崖石刻
采皇木摩崖石刻
位于竹溪县鄂坪乡东湾村慈孝沟。明代嘉靖戊午年(即公元1558年) ,襄阳道光化(今老河口市)知县廖希夔,为朝廷修葺北京故宫,奉旨带领人马在竹溪慈孝沟采得材质赤红的楠木后,兴奋异常,诗兴大发,遂口拈三阙,让人刻于崖壁。崖壁长8米,宽8米。石刻文字直排楷书,正文计9行共68字。字径三寸,高 0.7米,宽0.8米,字迹保存完好。其诗文内容为:“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之未得,于焉踯躅。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之既得,奉之如玉。木既得矣,材既美矣,皇堂成矣,皇图巩矣。嘉靖戊午浦月七日光化知县福人廖希夔撰,典使华亭瞿华”。由于马虎的原因,把当朝年号“嘉靖”刻成了“嘉庆”。一字谬误,将时间后延了240年,以至于竹溪修志人员特地在新版《竹溪县志》中注明:原刻有误,应是明代嘉靖。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采皇木摩崖石刻
三游洞摩崖石刻
位于宜昌南津关西陵山。三游洞得名于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白氏兄弟(白居易与其弟白行简)与元稹之行,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因此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137年后北宋年间,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并也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三游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游客的诗文。此外在三游洞旁的崖壁还刻有抗战时期的爱国名将冯玉祥题写的“是谁杀害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十二个大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游洞摩崖石刻

赤壁摩崖石刻
位于赤壁市赤壁风景区赤壁矾头的石壁上。刻有各种文字、印记、诗赋和画像。仅镌刻“赤壁”二字的题榜即有四处之多,其中字体最大的“赤壁”题榜为楷书,相传系周瑜亲笔所题。此字之上下方均有刻字,其上方刻高达120厘米的“鸾”字一个,旁题“同治壬申年仲夏月”款识和印记;其下方有古代游人题记和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镌刻的诗文。近旁有诸葛亮及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画像。此外在距这处石刻下游70米处的石崖上发现残存的隶书阴刻“赤“字,而“壁“字因石崖崩裂已坠入江中。石刻上的“赤“字高约1.3米,宽约1.5米,由于常年受江水冲刷,风雨侵蚀,上方已模糊不清,只剩下面大半部分。在“赤“字下方,还有两处人物貌似诸葛亮等三国人物的画像石刻。从风化程度来看,这两个字应早于石崖另一侧南宋时期镌刻的“赤壁“二字。据考证此处石刻为三国时期的石刻。
赤壁摩崖石刻
凤凰山摩崖石刻
位于武汉市汉阳区建桥街梅岩新村凤凰山。凤凰山古称凤栖山,山上摩崖石刻凿于南宋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原有“凤立梅岩”四字,后来因长年泥沙沉积和人为掩盖,如今只剩下一个“凤”字。

古琴台石刻
位于武汉市汉阳区。
“琴台”石刻:相传俞伯牙和钟子期由于音乐而结为至交,留下了“知音”的千古佳话。后人来此凭吊,写下许多诗赋,至今还镌刻在楹联照壁上。
“印心石屋” 照壁 :这是清代道光皇帝给大臣陶澍的亲笔题字。陶澍在湖北为官时,把它翻刻在古琴台照壁上。
琴台碑廊:碑廊中有《汉上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等石刻,其中清代书法家宋湘用竹叶书写的《琴台题壁记》别具风采。

白云洞摩崖石刻
位于武汉江夏区纸坊镇城西八分山南麓。前洞口顶镌刻的“白云洞”三字,为明代兵部尚书熊廷弼所书。

龟山摩崖石刻
位于武汉市龟山风景区。龟山古名大别山。因而在其北侧的岩壁上有凿于清代“嘉庆壬申”年间的摩崖石刻大别山三字。

洪山摩崖石刻
位于武汉市武昌。洪山古名东山。洪山宝塔西侧30余米处,山崖石壁上有摩崖石刻“东”一处。塔后山峰上,有洪山八景中的“栖霞”、“云扃”等摩崖石刻。

李曾伯纪功铭
又名襄樊铭,亦称大宋碑,是为了纪念南宋末年京湖制置使李曾伯击退蒙古南扰、光复襄樊两城而镌刻。摩崖铭高2.7米,宽3.1米,四周有阴线装饰边框,框内上方正中横刻“襄樊铭”三个大字。铭文由序言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共11行79字,每字约25厘米见方,为阴刻楷书竖行排列。前7行为序言,云“大宋淳祐十一年四月二十有七日,京湖制置使李曾伯奉天子命,调都统高达、幕府王登提兵复襄樊两城。越三年,正月元日铭于岘,其铭曰”;后4行为正文:“壮哉岘,脊南北。翳塘壑,畿陵谷。乾能央,剥斯复。千万年,屏吾国。”是研究南宋末年襄樊政治、军事史的珍贵资料。1981年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印岩摩崖石刻
位于南漳县西南部巡检镇。相传为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此得玉处。上凿“玉印岩”三字,字径3尺,笔力苍劲。下有天然石室,高6丈,阔5丈,深4丈。内原供卞和像,像前竖石碑数通,其中最早的为明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 所刻。唐宋以来文人至此,多有题咏,今尚存明、清、民国六和记事碑刻数方。
神农架月光石《玉印岩》摩崖石刻
武当山石刻
位于丹江口市武当山风景区。
1.老君岩摩崖石刻群:在老君岩石窟的左边,上刻有“太子入武当”、“蓬莱九仙”等摩崖石刻,同时又汇集了宋、元、明、清四朝代不同的文字。
2.武当山“第一山”石刻:宋代米芾书写的“第一山”石碑,就立在元和观前的高台上。
3.南岩摩崖石刻:南岩是武当山碑刻集中之处。明代的达官显贵如王颙、沐昕都在崖壁上勒石刻铭,此外还有吕洞宾的题诗。
4.武当山“御碑”:武当山现有巨大的“御碑”12 座,字体大多圆润厚重。
5.丹江口库区石刻:曾经被淹没,2003年出水。有50多件,其中两尊青石碑碣最引人瞩目。两碑高、宽各约一点二米,厚零点三五米,重逾一吨,上用镂雕、浮雕等多种手法雕刻龙纹和文字,工艺精细。经仔细辨认,碑正面文字一为“圣寿天齐”,一为“ 睿算无疆”;背面文字则为阴刻。
武当山摩崖石刻
半壁山摩崖石刻
位于阳新县城东25公里长江南岸。半壁山为太平军阻击清兵的著名战场。现尚存“铁锁沉江”、“东南半壁”、“楚江锁钥”等石刻,其中铁锁沉江四字为清军将领彭玉麟所书,该摩崖面高3.5米,宽1.5米。东南半壁四字为清总兵丁泗滨所书,该摩崖面高1.5米,宽2.5米。楚江锁钥四字为清军将领杨岳斌所书,该摩崖面高1.4米,宽4.5米,附刻小字:光绪十年甲申春正月。山西麓有太平军烈士葬墓“千人冢”,墓碑犹存。

鸣凤山摩崖石刻
位于远安县鸣凤山风景区。为清石刻。半山处有一摩崖石刻“鸾凤常鸣”,落款为邑人简而可。此外还有“沮江赤壁”等石刻。

古潮音洞摩崖石刻
位于宜都市聂家河镇的古潮音洞。摩崖石刻集中在距旱洞口约20米处。有清石刻5处。其中有 “古潮音”、“谢家避难之洞”两处大字,另有三处为3厘米大小的纪事石刻。

柴埠溪摩崖石刻
位于五峰县柴埠溪风景区。石刻为两个菩萨雕像,男左女右,大小相同,石雕像高35公分,肩部宽为15公分。在距菩萨石刻右上约3米处的摩崖石碑,碑顶上书:“南天阿弥托佛“,正文镌刻字体刚劲质朴,下书:“重修古路好有信,崇祯XXX孟夏四月(中)“,整块石碑高2尺,宽1.6尺,上为半月形,下为方形,字迹已有些模糊不清,可见年代已经久远。该摩崖石碑嵌在山壁之间,整个碑面呈黄色。摩崖石刻向下行十数米,旁边还立有三块功德碑,当地人称之为“令牌碑”,上面镌刻约有60余字。据石碑文字辨认,为清代初年石碑,一块碑文为乾隆三十六年,一块为嘉庆十年,一块为光绪二十六年。

玉虚洞摩崖石刻
位于秭归县香溪镇东2公里的谭家山麓。洞内外摩崖石刻和碑刻其多,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为宋谢崇初所题,最长的碑刻为清甘立朝、甘立亭兄弟所撰《游玉虚洞记》。

南宋引种西瓜摩崖石刻
位于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周河村二台坪,为南宋咸淳庚午(公元1270年)摩崖石刻。因其石刻文字记载了郡守秦姓将军到此栽养万桑及种西瓜事,并对西瓜的种类、引种时间、培植方法等进行了重点介绍,而俗称西瓜碑。碑以高6.5米、宽5.5米、厚7.4米的自然灰褐色巨石砂岩削面镌刻而成,刻铭框高1.49米、宽1.1米,高离地面1.85米,碑文从右至左竖刻10行,每行17字,共169字。是目前全国发现年代最早保存完整的记载西瓜种植的农事记载碑刻,是我国唯一佐证西瓜传播引种历史的实物资料。1992年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塘摩崖
位于利川市区北1公里许的山壁上。依崖切石而成,高5米,宽4.8米。中阴刻楷书“太平塘”三字,每字0.8米见方;左上角阴刻楷书“太平年”三字,每字0.2米见方。“太平”系元末农民起义军徐寿辉年号,其部将明玉珍曾在利川建立忠路宣抚司地方政权,此系当年所留历史遗迹。

巴东摩崖石刻
位于流经巴东的38公里的长江沿岸,共有古石刻十多处,多为清代和民国初年的文人墨客为这里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乘兴而题。其中荆南观察使者西蜀李拨的题书有四处:在老政府后岩有“楚峡云开”;在牛口滩有“化险为夷”;在链子溪有“峨峰氏率属重修”;在接近与重庆巫山交界处有“楚蜀鸿沟”。楠木园有“共话好山川”、“浪淘英雄”。官渡口有“要区天成”、“铁岭衍秀”。在县城西部无源洞,有“川流悟道”。在老城后岩,冯锦文与吴骏绩合题的“历叹古今良吏少,须知天下苦人多”,更是别具一格。

建始摩崖石刻
1.景阳镇连阳口摩崖石刻:位于建始县景阳镇凤凰观村。该摩崖面高10米,宽9米。岩上凿3.25米,高2米的岩框。石刻上部横书阳刻“利涉大川”4字,下部竖书阴刻8行114个小字,记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二月二十五日公买义田、置义渡的胜举及倡导人姓名。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该处石刻将被淹没。
2.石通洞摩崖石刻:位于业州镇凤冠山石通洞。石刻题于该洞口的东侧崖壁上,阴刻蓝染,上书“醒狮洞”三字。据传系抗日战争时期武汉大学校长石瑛题。
3.石门河摩崖石刻:题于河北岸绝壁上,竖书阴刻6个大字:“施南第一佳要”。因年代久远,该处石刻被藤萝遮蔽,不易辨识。

仙佛寺摩崖石刻
位于来凤县城东仙佛寺。仙佛寺始建于东晋咸康元年,其供奉的古佛史称“咸康佛”,为江南摩崖石刻之最。据《来风县志》记载:“仅镌有记,仅余‘咸康元年五月’六字”。我国历史上曾有两个咸康王朝,一是东晋咸康,即公元三百三十五年,一是五代蜀主王衍的建元咸康,即公元九百二十五年。究竟为哪一个咸康年间所造,目前尚有争论。1956年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未完待续

点赞

本文电脑端返回顶部
上一篇 下一篇
石艺张专业刻字,石头刻字摩崖石刻,如有刻字需求请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