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石刻
  • 佚名
  • | 2013-08-02
  • | 阅读
  • A|A

黄山雄踞于安徽省南部,地处皖南歙县、黟县和休宁县的边境。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粹风景区约154平方公里。这里,千峰竞秀,有奇峰72座,其中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地极天,气势磅礴,雄姿灵秀。
  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秀丽,尤以 “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 四绝闻名天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在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黄山的摩崖题刻更有它的当代性,似有虎踞龙盘之感觉。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泰山吸引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历代诗人墨客纷至沓来,他们朝山览胜,赋诗撰文,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精品。孔子、管仲、司马迁、张衡、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刘禹锡、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王世贞、姚鼐、郭沫若等都挥笔疾书,留下了浩如烟海的颂岱诗文,把游人从山神崇拜中引向游览观赏、求知审美的新方向。由山脚拾级而上,到泰山之巅,仅摩崖石刻就有千余处,从秦至清,历代皆有。书体众彩纷呈,书意各代不同,其规模之大,作品之多,时代之连续性以及风格、流派、艺术之精湛,构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无与伦比的。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云岩湖风景区位于渠口乡与黟县、祁门县的交会处,是道教圣地齐云山的三大景区之一,景点众多。湖光山色俱全,名人古迹俯拾皆是,已有1000多年的开发历史,明代时过到鼎盛时期,是一方文人墨客留连忘返的佛教圣地。云岩湖景区的精华主要包括天桥奇景、摩崖石刻、佛教文化、十里船舱等。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福建莆田永兴岩摩崖石刻:大洋乡永兴岩旅游风景区开发以来,经有关人士和专家的普查,已发现宋、元、明、清及近代名人的摩崖石刻十二处,部分石刻已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心修复下,目前与游客见面了,为该自然风景区增添光彩,同时还增加新刻摩崖题刻。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位于泉州城南晋江市东石镇许西坑村西的岱峰山上,西距安海镇5公里。寺内石佛依崖刻成,俗称石佛寺。石佛左旁《重兴南天禅寺碑》载:“宋嘉定丙子一奄净师过此,夜见峭壁灿光三道,是山萃众岳之灵。遂募镌弥陀、观音、势至三尊,建造殿宇,因就石佛为号。”寺建于南宋嘉定丙子年(1216),现存为近代重建,由山门、廊庑、大殿组成。旁有大岩石,镌有宋太守王十朋书“泉南佛国”4个大字。摩崖石佛3尊,身高4.6米,盘坐莲花座。莲花座高1.8米,座下水波纹饰,高 0.5米,通高6.9米。弥陀居中,披衣露乳,胸有佛号,丰腴玉润。两侧观音、势至头戴佛冠,各一手作施佛礼状,一手执经书、净瓶,双目平视,形态自若。崖壁上浮雕盘龙柱2根,上凿洞架梁,寺依崖而筑,工程浩大,巍峨壮观,是研究宋代石雕艺术及宗教历史的重要实物依据。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连州山水幽秀,风景如画。唐宋以来,骚人墨客,游踪所至,或勒碑记事,以传后世,或摩崖题字,以留鸿爪。全市摩崖石刻分布广,数量多。仅大云洞和燕喜山就有51幅,其中大云洞摩崖石刻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连州摩崖石刻和石碑虽年代久远,遭受风雨侵蚀,但大多字迹仍清晰可认。携文内容丰富,书法艺术精湛,有楷书、篆书、隶书、草书和行书。字形大者盈尺,小者方寸,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为研究连州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同时亦为前来连州的游客提供了深具文化、艺术品位的旅游景观。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佛峪 位于龙洞山景区洞南侧,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林木葱郁,清泉淙淙,古寺深藏,环境清幽染秀。沿着林荫小径,跨过涓涓小溪,行约1公里,进入空阔的圆形山谷,俗称“萝圈峪”,为佛峪景区最佳处。山西北侧“南灵台山”半腰石崖上,有一座古老的寺院,名般诺寺”,据明成化年间碑文记载,寺院为隋文帝时创建;距今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近泉岩壁上,镌有“六殿泉厨”石刻。细流之上,悬崖飞坠,上镌佛像数尊,多为隋开皇七年(587年)至唐乾元二年(759年)的作品,还有唐开成二年(837年)寺内众僧与佛教信徒为纪念大德和尚所镌刻的《大唐金刚之会碑》,以及《石弥勒像赞》等石刻。崖壁上,还镌刻有明清时代的大字题刻“林壑尤美”、“岩阿仙境”、“别有洞天”、“含灵馆真”等。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太鹤山原名“青田山”,位于县城北面,因古时众多的白鹤栖息而得名,为典型的低丘地貌,太鹤山以古松奇石为特色,已列入丽水市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级旅游区。太鹤山主峰海拔144.1米,总面积200余亩,为圆锥状山体,四周陡峭,坡度在60度以上。山坡露岩广布,古松奇石众多,植被覆盖率在85%以上。古松奇石、摩崖题刻、古庙亭台是太鹤山的特色。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大石山,位于通安镇南,是阳山的余脉,高80多米.<<浒墅关志>>载:”大石峰涌出山腰,如莲花”.山中原有云泉庵,上临秀石,下傍清泉,庵以山下泉而得名.大石山以山秀、泉清而出名,清代叠石名家戈裕良以它为蓝本堆造了环秀山庄的假山,山下有泉两泓,一名云泉,其石互错,水自石中泄纳一小池内.一石井,名钵盂泉,水清味冽.旧时有大石八景,曰:拜石轩、招隐桥、宜晚屏、毛竹磴、玉尘涧、青松宅、杨梅岗、款云亭.大石山的秀色更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青睐作诗题字,有著名的”大石联句”,现在还存有“大块文章”、“夕照岩”、“仙桥”和“仙坪”等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华山:亦称太华山,为我国五岳之西岳。它位于华阴市境内,南与秦岭相接,北可俯瞰黄河、渭水,西距西安120公里。华山,东、西、南、北、中五峰环抱,海拔1997米,自古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华山的奇险雄美的自然风光与依山而建的庙宇、楼台、岩洞、栈道共同构成了华山风景名胜区。西岳庙位于华山之北五公里面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黄山风景区内现存的260多处摩崖石刻是黄山文化遗产中的精品和瑰宝。遍布黄山的摩崖石刻,留存的时代不同、呈现的特点不同、抒发的情感不同、分布的地段不同,但有二个特点是非常显著的:一是与游道紧密结合,游人可以就近欣赏,增加游兴;二是与山体结合,浑然天成。它们抓住自然景物和环境气氛的特点,进行艺术概括,起到画龙点睛、烘托景物的作用,能较好地帮助游人领悟自然美景的特征,启发人们的联想。
摩崖石刻
珠海石溪摩崖石刻位于香山场村后山上,有30多处题刻,其书法有楷、行、草、隶,字体规范、功力深厚,其诗体为古绝、唐律,诗体规整,意境高超。其规模在国内也是少有的,因其主题是“亦兰亭”,故被誉为“广东的兰亭”。
石刻
在潮阳有数处宋代记游摩崖石刻,上世纪80年代文物普查发现后,笔者又陪杜经国、马明达、黄挺诸教授到现场考察,经他们校勘的石刻文字数处,其一:“武夷章元振守潮秩满,策命移知肇庆。道出潮阳,因游东山。早饭白牛岩,烹茶水帘亭,少憩方广洞,已而饮于起轩,薄暮乃还。门下士永嘉杨元业,温陵郭能清,府吏莆阳方寅预焉。绍兴癸酉仲冬二十四日记。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于山位于福州城区中心鼓楼区东南隅,又称九日山。相传称战国时古民族“于越氏“的一支居此而得名。汉代有临川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修仙,故又名九仙山。闽越王无诸曾于九月九日在这里宴会,因名九日山。“文化大革命”时期曾改名红岩山,1977年复名于山。于山海拔52.2米,形似巨鳌,最高点鳌顶峰。山上怪石嶙峋,林木参天,景色秀丽,历为游览胜地。古时山上有揽鳌亭、倚鳌轩、步鳌坡、应鳌石、接鳌门、耸鳌峰等六鳌胜迹和炼丹井、九仙观、平远台等24奇景称大鳌24奇景,民国后因年久失修,逐渐荒芜。碑廊列有宋、元、明、清历代碑刻。1979年后,开始修复景点。主要景点有平远台与戚公祠、九仙观与天君殿、大士殿、报恩定光多宝塔(即白塔)等。山上还有自宋代以来摩崖石刻100多处。
  于山摩崖题刻 于山现存历代题刻多处,其中以宋代元绛篆书“金粟台”、清代陶浚宣“九仙胜迹”较为著名.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太姥山--位于闽浙交界的福建省福鼎市境内,距市区45公里,雄峙于东海之滨,晴川湾畔,山海相依,傲岸秀拔,气势恢宏,景致独特,素以“海上仙都”而著称。
  
   太姥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观赏面积有92.02平方公里,保护面积为200平方公里,是一处以花岗岩峰林岩洞为特色,融山、海、川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分为太姥山岳、晴川海滨、九鲤溪瀑、福瑶列岛、桑园翠湖五大景区,此外还有冷城古堡、瑞云寺两个景点,拥有山峻、石奇、洞异、溪秀、瀑急等众多自然景观以及古刹、碑刻等丰富的人文景观,游人就近便可登山、观海、探洞、泛溪、寻古、采风…………。
摩崖石刻
太姥山岳景区:面积24.6平方公里,为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所在。据《太姥山志》记载:太姥山旧名才山,轩辕黄帝时,道仙容成子尝栖之。汉代王烈《蟠桃记》载:尧时有一少女种兰于此,后仙去,因名太母山。据《福建通志》载:汉武帝命东方朔授天下名山,改“母”为“姥”,封为西岳之神。
  
   太姥山在唐宋时就十分兴盛,历史悠久,古寺众多,留下不少历代文人墨客的遗迹。比较重要的人物有南宋理学家朱熹、史学家郑樵、唐朝刺史林嵩、太子太傅薛令之、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黎鹏举、程伯简、鸦片战争中以身殉国的镇海总兵张朝发、民国初年海军上将萨镇冰等人。玉湖庵、璇玑洞为朱熹隐居、著书之处,宋摩崖石刻至今犹存;还有唐宋明清石刻几十处;山下冷城为郑樵讲学处,也是宋进士湖南提刑杨楫的家乡,山下的秦屿镇乃明代抗倭古战场之一。
  
   太姥山山南山北有三十六处寺院,其中以国兴、白云、一片瓦、香山、瑞云、灵峰、芭蕉、天王等寺为最大。今国兴寺的遗址上尚存唐大型石柱三百六十根,寺前有楞枷宝塔和石池,还有许多刻有动物、花卉的石雕,此寺系闽中都督辛子言绘制太姥名胜图,呈奏明皇李隆基,准奏后于唐代乾符四年兴建的。一片瓦寺的太姥娘娘石塔,系建于唐,其碑文题刻:“尧封太姥娘娘舍利塔”九字,为唐玄宗赐题。白云寺的慧明塔,建于明永乐十五年,高僧慧明和尚葬此。白云寺后的摩霄峰顶,有石室称摩尼宫,仅丈许,旁有古井。波斯人摩尼创立摩尼教,唐宋年间传入中国,此处很可能是摩尼教遗址。素称“太姥第一寺”的瑞云寺,创建于后晋石敬塘天福元年,距今近千载,至今仍具相当规模。
  
   太姥山还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叶飞、栗裕、刘英等同志曾在此开展过游击战争,创建苏区,太姥洋为重要活动据点;山下员当村是中共福鼎县委诞生地。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在潮阳有数处宋代记游摩崖石刻,上世纪80年代文物普查发现后,笔者又陪杜经国、马明达、黄挺诸教授到现场考察,经他们校勘的石刻文字数处,其一:“武夷章元振守潮秩满,策命移知肇庆。道出潮阳,因游东山。早饭白牛岩,烹茶水帘亭,少憩方广洞,已而饮于起轩,薄暮乃还。门下士永嘉杨元业,温陵郭能清,府吏莆阳方寅预焉。绍兴癸酉仲冬二十四日记。”
摩崖石刻
广西 : 南溪山位于桂林市南边的南溪河畔。东西两峰并列,山石洁白,耸拔千尺,烟翠凌空。雨后新晴。云雾初散,黛峰滴翠,树鲜草香,阳光映照山石,青山绿茸,煞是逗人喜爱。所以享誉“南溪新霁”。为桂林古八景之一。
  
  风雨桥式的白龙桥横跨南溪河,桥南有一泉,名曰:白龙泉。得名于北山腰的白龙洞。拾级而上,可达泗洲岩,出泗洲岩,攀附陡崖,便到龙脊坳,在龙脊坳亭可俯瞰公园,桂林事也尽收眼底。
  
   南下龙脊坳可到达石刻众多的刘仙岩。在宋明以来的诸多石刻中有一宋刻《养气汤方碑》是研究中国古代医药学的重要资料。沿山路左行不远可到达穿云岩,此岩洞留有宋代《桂林二十四岩洞歌》。之后可下山东行绕山一周,移步换景欣赏南溪山别有一番情趣。
  
  东峰南边崖壁上挂满银白、雪白、亮白般的条带,如瀑布般从天而降。大瀑小瀑相叠,煞是壮观。
摩崖石刻
九华山历史文化丰厚,历史上文人雅士除以诗文赞美,还留有数百处摩崖石刻,分布于全山各景点,最具代表性的有:
  
    佛,楷书,字长66厘米,宽53厘米,镌于下莲花峰观音庵遗址前石崖上。落款字迹模糊,隐约可见“淳熙己酋重阳前三日章浩石应孙章耒来此”字样。
  
   固我山河,楷书,每字长134厘米,宽134厘米,署款字径35厘米,镌祗园寺东山石崖上。1937年国民党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唐式遵题。
  
   刘冲石刻群,位于柯村东少微峰下刘冲盆地。盆地狭长,面积约1平方公里。唐代进士、青阳人费冠卿辞不应诏,绝迹仕途,长期隐居于此,筑有”费拾遗书堂”,著有咏九华山诗员卷(收入《全唐诗》)。后世寻访其遗踪、追仰其高风的隐逸名流不绝,留下众多赞誉的诗篇。北宋青阳人,著名隐士和学者刘放曾长期在刘冲的观音岩读书写作,著有《九华拾遗》圆卷,曾誉满国中,诗僧希坦称他”胸藏万卷书”。刘放在宅旁岩壁上刻有”清隐岩”3字,字径约1米。当年拜访和后来凭吊者多有诗文题刻于石上,以致形成了刘冲摩崖石刻群。刘冲明代以前的石刻大都风化剥蚀。现存有明清石刻12副,其中有施达寻访陈岩遗迹的摩崖诗刻、吴钟”云波书:“摩崖诗刻、吴光锡摩崖诗刻、柯磊摩崖诗刻等源方,字体苍劲,刻工精细。刘冲石刻群今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石刻
位于福州东郊鼓山。山上岩壑幽奇,镌刻在岩壁上。自宋以来,名人墨客在绝顶峰、灵源洞、白云洞、舍利窟、达摩十八景及石蹬路旁等处留下各种字体的石刻计549段,其中著名的有喝水岩下石壁上刻的“寿“字,字径为4米,为南宋著名大书法家朱熹所书。纵观鼓山刻石,上起北宋,下迄清代以至当代,前后延续近千年,内容丰富,字体篆、隶、行草、楷俱全,堪称福州碑林。


点赞

本文电脑端返回顶部
上一篇 下一篇
石艺张专业刻字,石头刻字摩崖石刻,如有刻字需求请与我们取得联系!